湛江都市网帐号直接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 录
“鸭乸港”是赤坎人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指现今新春路、新景路周边的地带。清朝末年,鸭乸港成了赤坎的港口,现在民权路口的一座低矮破旧的房子,正是当年港务所的旧址,那风化剥落的墙壁,仿佛默默地向人们诉说当年的沧桑……
进入鸭乸港要经过一条横跨北桥河、长约30米的鸭乸桥。上世纪60年代前,鸭乸港桥是用木搭建的,宽不过3米,一头连着民权路,另一头连着新春路。涨潮时,一艘艘木帆船便缓缓地从沙湾海溯河而上,有吴川的,也有海康的,更远的还有徐闻的,都停泊在鸭乸港桥边的河道里,放眼望去,桅杆林立,蔚为壮观。船家运来松木须、木柴、缸瓦等货物,摆在岸边卖,那时的北桥河边,就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
夕阳西下,集市散了,北桥河上,水光潋滟,木船上升起袅袅炊烟,在水面留下影影绰绰的倒影,煞是好看。
如今的鸭乸港依然让人怀旧。新春路、新景路以北,也就是现在金城小区一带,当年是大海,潮涨,碧波荡漾,潮退,便露出延绵数里的滩涂,滩涂上有蟹、螺、蚌,水坑中有小鱼虾,这时,鸭乸港人便腰背竹簍,在滩涂上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一圈后,晚餐上就有了丰盛的海鲜。
最好看的是滩涂上的一群群鸭,有白的,也有黑的,鸭乸们饱餐“海鲜”后,蹒跚地离开滩涂,留下白花花的鸭蛋。老人说,“鸭乸港”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上世纪70年代前,鸭乸港的滩涂与海,曾养活了无数鸭乸港人。鸭乸港“元老”李大爷说,上世纪50年代,他家也和许多鸭乸港人家一样,有一条小船,拴着房子后面、插在滩涂的竹竿上。潮涨了,便划出去在鸭乸港至沙湾的海面上捕鱼,自己吃不了,就拿到市场上卖,那时的鱼虾,绿色天然,吃起来格外鲜美!
鸭乸港旁的北桥河与海相通,河水清沏见底,每年夏天,小孩们就光着屁股下水游泳,顺便捉鱼摸虾。年复一年,练出了不少游泳健将。
如今,新春路、新景路两旁四、五层高的楼房鳞次节比。过去的打渔人已无踪影,旧日鸭乸港外的滩涂与海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抚今追昔,平添了沧海桑田的感慨。
话说鸭乸港
“鸭乸港”是赤坎人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指现今新春路、新景路周边的地带。清朝末年,鸭乸港成了赤坎的港口,现在民权路口的一座低矮破旧的房子,正是当年港务所的旧址,那风化剥落的墙壁,仿佛默默地向人们诉说当年的沧桑……
进入鸭乸港要经过一条横跨北桥河、长约30米的鸭乸桥。上世纪60年代前,鸭乸港桥是用木搭建的,宽不过3米,一头连着民权路,另一头连着新春路。涨潮时,一艘艘木帆船便缓缓地从沙湾海溯河而上,有吴川的,也有海康的,更远的还有徐闻的,都停泊在鸭乸港桥边的河道里,放眼望去,桅杆林立,蔚为壮观。船家运来松木须、木柴、缸瓦等货物,摆在岸边卖,那时的北桥河边,就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
夕阳西下,集市散了,北桥河上,水光潋滟,木船上升起袅袅炊烟,在水面留下影影绰绰的倒影,煞是好看。
如今的鸭乸港依然让人怀旧。新春路、新景路以北,也就是现在金城小区一带,当年是大海,潮涨,碧波荡漾,潮退,便露出延绵数里的滩涂,滩涂上有蟹、螺、蚌,水坑中有小鱼虾,这时,鸭乸港人便腰背竹簍,在滩涂上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一圈后,晚餐上就有了丰盛的海鲜。
最好看的是滩涂上的一群群鸭,有白的,也有黑的,鸭乸们饱餐“海鲜”后,蹒跚地离开滩涂,留下白花花的鸭蛋。老人说,“鸭乸港”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上世纪70年代前,鸭乸港的滩涂与海,曾养活了无数鸭乸港人。鸭乸港“元老”李大爷说,上世纪50年代,他家也和许多鸭乸港人家一样,有一条小船,拴着房子后面、插在滩涂的竹竿上。潮涨了,便划出去在鸭乸港至沙湾的海面上捕鱼,自己吃不了,就拿到市场上卖,那时的鱼虾,绿色天然,吃起来格外鲜美!
鸭乸港旁的北桥河与海相通,河水清沏见底,每年夏天,小孩们就光着屁股下水游泳,顺便捉鱼摸虾。年复一年,练出了不少游泳健将。
如今,新春路、新景路两旁四、五层高的楼房鳞次节比。过去的打渔人已无踪影,旧日鸭乸港外的滩涂与海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抚今追昔,平添了沧海桑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