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薄荷女人发布时间:2011-05-22阅读[1918]回复[0]字体大小: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蹲下身子,会让孩子获得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沟通理解。在事关孩子的学习、成长上,我们何妨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来看看孩子的兴趣和想法,正视他们的长处与不足?

  上兴趣班是眼下培养孩子的热门,选择哪个班,该兼多少门课,我这个曾当过教师的人,对此却不以为然。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孩子不愿意的就不要勉强;低年级的可尝试学音乐书画,他们较易接受;中年级的若然孩子不反对,不妨学学写作。这些东西对升学或者帮助不大,但可提升人的智趣、审美和思维能力,让孩子终身受益。至于别人热衷什么忙碌什么,大可不必跟风。

  有些家长把某些课外学科当作成才捷径或升学“秘笈”,迫孩子攻读,以致费时耗钱、半途夭折的事,我见过不少。

  有人请我搭门路买钢琴,说培养孩子向音乐发展,但她家人及亲友中,无人懂得琴乐之术,请老师家教也非她荷包所能支付,光凭兴趣班那点“三脚猫”工夫,能顶个屁用。琴是帮她买了,不到一年,钢琴成了废弃的摆设,孩子早已失去兴趣。

  有朋友的孩子语数成绩不佳,母亲看到他整天就爱涂涂画画,便想培养他学画。丁俊辉不是没读多少书吗,他读书成绩肯定不好,但桌球技精湛一样能出人头地。孩子被送去学画,周末的时间大部分耗在绘画班里,结果画没画成,语数又失去追赶的时间,成绩每况愈下。

  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以自身眼光给他们设计成才之路,以为只要舍得投资,自小培养,孩子就会飞黄腾达。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鲁迅那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仍然值得一读。他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先行理解”的,应是孩子的性情、爱好和特长。只有充分了解之后,从中发掘他的潜力,才有可能找准孩子成长的天赋之道。一厢情愿地赶鸭上架扶驴上桥,不是教子成才应有的科学态度。

  我曾对人说过西晋左思的故事。左熹一心要让儿子左思成为书法家,请来名师主教,左思却毫无兴趣,死写滥画不成气候。左熹转而让儿子学弹琴,左思缺少必要的领悟能力,学了许久也弹不出像样的曲子。父亲这才发现,儿子内向多思,偏爱文学,便让他改学诗赋。结果左思如鱼得水,小荷露角,最后成为文学名家。

  今天也不乏这样的事例。歌星张也少时尊父母之命学习舞蹈,但学了很久表现平平,却对唱歌表现出浓厚兴趣和不凡天资。父母让她改学歌艺,成就了今天的张也。

  我的儿子多年来兴趣班只有英语一门,他对英语情有独钟,数理化成绩一般,唯独英语总是名列前茅。大学时他放弃热门的兼修课程,腾出时间主攻英语,我支持他的选择。结果他通过了“英语八级”,还拿到高级别的剑桥英语证书。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