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QQ帐号登录QQ帐号登录
主人简介
 bin
533
帖子
2007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104161
  • 今日访问:41
  • 注册时间:2011/3/28
  • 上次登录:2011/3/28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TOP10

日志
  • [2011-04-30]容易早婚也容易离婚的星座女 [图]
     第一名:射手座   射手座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挑剔,他对人有一定的想法和批判,最讨厌受骗的感觉,例如婚前另一半告诉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承诺自己一些事情,可是婚后却完全不一样或者没有做到当初的承诺,射手座就会非常生气,会开始变的非常严厉,而且会开始跟对方争论,当他觉得实在无法沟通时,即使他仍深爱对方,还是觉得双方应该彻底把问题来个了断。 容易早婚也容易离婚的星座女1 第二名:双子座     双子女如果早婚的话,通常是因为她把婚姻想的太简单了,常常会有过度天真的状况,而且想法简单的她却是婚姻中最复杂的一方,会是婚姻中常常惹出不同状况的人,所以有时候会让另一半头痛,而且善变的她发现婚姻并没有想象中像扮家家酒般的简单,这时离婚机率就相当高了。 第三名:白羊座   白羊座属于行动派,做事情非常冲动,当他结婚之后会觉得自己搞定一件事,接下来就会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事业或者人际关系的经营上,白羊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冷落另一半,甚至他还觉得自己很有责任很有担当,可是如果另一半没有跟他同步或者理解他的作为的话,很快的白羊座就会觉得婚姻对自己而言是一种累赘。
    阅读(1708)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9]高危因素孕妇在妊娠早期补充叶酸
        由于胎儿的神经管分化、发育是从妊娠早期开始的,一般推荐孕妇在妊娠1~3个月内补充叶酸。叶酸可以通过食物来摄取,如动物肝脏、肾脏、蛋类、鱼类、植物性食物中的绿叶蔬菜、菠菜、芹菜、菜花、土豆、莴苣、蚕豆、梨、柑桔、香蕉、柠檬、坚果类及大豆类等,都属于叶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对于有不良妊娠史、高龄及家族中有生育过畸形胎儿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妊娠开始每天口服叶酸片0.4毫克。
    阅读(1793)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9]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一 溺爱综合症: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溺爱综合症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因为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宝宝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过度保护将导致宝宝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   二 溺爱养出5类问题宝贝   1.自私自利   成因: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如糕点、水果等美食都只留给宝宝吃,让宝宝处处在家高人一等。   表现:宝宝认为好的东面理应属于他,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应对策略:多引导宝宝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宝宝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故事,不要迁就宝宝过度的欲望,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改正的。   2.胆小怕事   成因:妈妈给宝宝下的禁令太多,如怕宝宝出事,不许他独自到外面玩,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宝宝稍有不适就表现得惊慌失措,使本来不怕的宝宝被宠着哭起来。   表现:宝宝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   应对策略:宝宝胆小,所以不能嘲笑他,要千方百计消除他的恐惧。对于平时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关心,化解宝宝对事物的恐惧感。有意识地让宝宝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蟹、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身边。妈妈不要对宝宝的一点小意外表现得过度惊吓,应以平常心态对待。   推荐阅读:    溺爱十种,种种都危险   长辈过度溺爱孩子怎么办   溺爱也会导致儿童自闭症      3.性格孤僻   成因:宝宝与外界接触少,家中又没有小伙伴可以玩,只能跟玩具、电视玩。   表现:不合群,性格孤僻。   应对策略:有意识地为宝宝寻找同龄的小玩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就会渐渐地合群和开朗。   4.称王称霸   形成原因:家长的过度迁就,宝宝只要哭闹,就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表现:宝宝想做的事情,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蛮横粗野,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5.偏食挑食   成因:妈妈爱子心切,只根据宝宝的爱好,给他做他喜欢吃的。   表现:宝宝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鱼、肉,营养不均衡,经常感冒发热,体弱多病。   应对策
    阅读(2428)  回复(2)   查看全文>>
  • [2011-04-29]男女之别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来说,胎儿在脱离母体时,我们才能够根据其外生殖器的不同形状粗略地辨别男女性别。有“小鸡鸡”的是男孩子,没有的就理所当然的是女孩子了。其实,真正的男女之别,在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一刻就已注定。 胚胎在母体中要经过漫长的10个月(大约40周)的分化发育才能来到人间。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到8-10周时,男性胎儿出现睾丸并开始分泌雄激素,雄激素使胎儿的外生殖器官向男性方向发展变化;没有睾丸的胎儿,因缺乏雄激素作用,外生殖器自然而然地朝女性方向发展。 胎儿出生的时候,外生殖器已经基本成形。青春期,外生殖器迅速地进一步生长发育。男孩出现变声、喉结和胡须;女孩则出现乳房发育、身体变得丰满及周期性的月经等第二性征,从而长成真正的男人和女人。 是什么决定了男性胎儿生成睾丸,而女性胎儿没有睾丸形成呢?这要从遗传物质——基因说起。 生物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主要是因为有遗传物质。这些遗传信息叫做“基因”,而基因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之中。染色体决定个体的特性,隐含着胎儿变男变女的秘密。简单地讲,性染色体核型,决定了胎儿是否有睾丸发育。 人类每一个体细胞内均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另外23条来自母亲。也就是说,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各得到50%的遗传物质。 在46条染色体中,只有2条起决定性别的作用,故被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 女性为xx。胎儿从母亲那儿只能得到x染色体,从父亲那儿可以得到x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如果得到x染色体,那么胎儿染色体核型就是46,xx,在胚胎第8周的时候不会出现睾丸发育,将来发育成女性。如果从父亲那儿得到的是y染色体,那么孩子的染色体类型就是46,xy, 在胚胎第8周就可以出现睾丸发育。由此可见,染色体y决定男性性别,具有y染色体的人就发育成男性,不具有y染色的就发育成女性。事实上,孩子从父亲那儿得到x或者y染色体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发育成男性和女性的机会也是一样的。这种均等分配的原则,使得群体中男女性人数保持均等的状态。 为什么有了睾丸,胎儿就朝男性发育,而没有睾丸,胎儿就朝女性发育呢?主要是因为睾丸能够分泌雄激素。在胎儿发育8周之前,胎儿体内就预先埋置了2套内生殖器。这2套内生殖器分别叫做“中肾管”和“副中肾管”。其中,前者可以发育成输卵管、子宫和部分阴道组织,而后者可以发育成附睾、前列腺和输精管组织。睾丸除了能够分泌雄
    阅读(1946)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9]海南苗族的新婚习俗介绍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阅读(1372)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8]手是孩子智慧的翅膀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他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人的手指是大脑的“驻外”器官,大脑内部有与每一个手指相对应的“运动区”,幼儿手指的每一个运动都在刺激大脑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反过来,大脑的运动中枢调动了手指的运动。正是大脑活动中枢和手指动作反复作用,形成了手脑互相促进的循环。动手训练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动手训练能够增强幼儿记忆能力。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大脑的支配,各种各样的动作,能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二是动手训练有利于幼儿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西方学者克洛韦尔曾说过:“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在动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动中,能根据问题的变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方法,并会用创造性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   除此之外,动手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也关系密切。一是动手活动能有效发展注意力。对幼儿来说,让他认识一个物体,掌握一种技能或明白一个道理,光靠家长的说教或直观演示是不行的,必须让幼儿亲自感知动手来实现,只有直接施于动作,被认识的对象才能进入意识中。二是动手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独立性。其一是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家长在训练幼儿动手能力时,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炼幼儿,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的毅力。教育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加以克服困难。其二是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能初步借助语言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走的愿望,如:“我要——— ”“我自己——— ”因此家长除应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幼儿练习一些复杂的活动内容,如缝扣子,给布娃娃和玩具小动物缝制简单的服装,帮着大人择菜、包饺子、洗刷碗筷、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以此来训练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良好生活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呢?   日常生活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杨振宁博士在对中美学生的调查比较中,很中肯地指出,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和剔除,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更加满足孩
    阅读(166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8]同居四年为何不孕
    网友提问: 大夫:您好! 我是来自湖南岳阳的一位打工妹,我和我老公同居四年了,至今未孕。因工作关系去医院的机会很少,去年我又做了阑尾炎手术,且去医院做过通水手术,医生都说输卵管是通的,但我老公很胖,请问我这种情况方法应从哪方面检查不孕的原因? 烦请大夫指教,并尽快回复。 十分感激!! 丁辉回答: 答:根据您的情况应请男方进行检查。引起男性不孕的原因很多,如:精液异常、睾丸异常、输精管阻塞、内分泌问题等。另外,您的月经是否正常?如有问题,也需检查。
    阅读(1699)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6]赶快与胎儿建立起情感交流吧
        胎儿在母亲体内是否能和母亲进行情感交流?实验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当然,要想了解胎儿与母体是怎样进行情感交流的,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我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母亲接受了惊恐的刺激,胎儿也会出现受惊反应,而母亲高兴则胎儿安心,可以说母惊儿担忧,母安儿舒畅啊!  据观察,母亲哭泣后心跳加速,这虽和横膈膜摇荡状态相同,但是,胎儿活动状态却有着戏剧性的不同。关于连接母亲与胎儿的复杂的神经激素的“通路”问题,人们现已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  母亲与胎儿在生理上并非只有一个大脑和植物神经机构,而是分别有其独自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机能。这些神经激素的通路,是母亲与胎儿交流情感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手段,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行为和思维下指令的机构,固然是人的大脑,但其过程却是在大脑的表层——大脑皮质内进行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脑中所感觉所思考的事情,在与大脑皮层直接相连的下丘脑本身的作用下,在下丘脑内转化为情感,继而转化为躯体的感觉。  目前,关于胎儿的神经系统在何种情况下最容易接受母亲应激反应时分泌出的剩余神经激素问题,尚不清楚,而且由这些神经激素引起的变化也未查明。但是,从最近的研究结果中获知,胎儿的下丘脑以及受此控制的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最易受到影响。  温馨提醒:胎儿理解母亲感情的事例还很难说清其中的缘由,尚有待科学的进一步研究试验,但已经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兴趣。
    阅读(1754)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2]农家小炒肉
        原料:猪肉、青红辣椒、芹菜、葱姜适量    调料:油、盐、酱油、料酒    制作方法:    1、猪肉切薄片,加料酒先腌一会;青红辣椒切小圈,芹菜切段备用。    2、炒锅下油,下葱姜爆香,下肉片连续不断的翻炒,把肉里的油炒出来,加老抽和酱油,直至炒至肉略干。    3、下辣椒、芹菜,适量的盐和鸡粉,翻炒一小会就可以出锅了!    文/ wby-pig     来自:摇篮论坛
    阅读(1662)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22]宝宝抵抗力从哪儿来
    有些年轻父母害怕孩子生病而保护过度,其后果就是削弱了自身的抵抗力,反而使孩子变得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弱不禁风,容易生病。  人之所以不得病,主要是依靠自己身体内具有的防御能力,中医称之为正气,西医称之为免疫力。孩子的抵抗力是从哪里来的?  1、从母体带来的 孩子出生时从母体中获得了一定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所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疾病。  2、打疫苗产生的 按规定进行疫苗预防接种,是提高孩子对传染病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3、长病长出来的 从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至3岁以内的儿童抗病能力最低。6个月以后小儿体内从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逐渐减少,自身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比较低,因此,抗病能力比较差,一般每年要患5~6次病,如果小儿未注射过疫苗,还容易患传染病。从积极的态度看,长一次病就长一次抵抗力,长一次病就长一次心眼,长一次病就长一次身体。3岁~5岁的小儿,其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但每年仍要患3~5次感冒。5岁以后,抗病力越来越强,18周岁才是成人水平。   4、睡出来的 孩子要睡足觉。应早睡,不要熬夜。高质量的睡眠能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5、吃出来的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同时提供所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所以要谨和五味,注意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按时节量,食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要强迫孩子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饥,不过饱。不要怕孩子吃不饱,吃多了会积食,一上火就容易发烧感冒,这就是“没有内热就引不来外感”。防止长期偏嗜某种饮食物,以免营养不全。尽量避免在进餐时批评教训孩子。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6、锻炼出来的 利用空气、水和阳光,让孩子经常到户外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让孩子赤手赤脚玩耍大有益处,动作千变万化,也会促使大脑各个不同部位快速做出相应的机能反应。  7、夸奖出来的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措施。外界的刺激过于强烈时,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为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应保持养育环境相对稳定;要夸奖孩子的长处以增强自信,扬长补短,不要把孩子的短处同其他孩子长处比较;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8、调理出
    阅读(1988)  回复(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