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放广告
  • 3
    回复
  • 5850
    阅读
  •     
  • 字体大小: 发表于:2014-10-07 21:02
    工夫茶

     

    湛江都市网讯(图/文:燕燕于飞):据老一辈的人说,时下“功夫茶”中的“功”字用得不太合理,而潮汕工夫茶中的“工”字才是正确。因这“工夫”二字,既能体现潮汕工夫茶之一道的精致讲究,又可体现潮汕人为人处世的人文内涵,两者完美结合。

    笔者出生成长在外,平时并没有品饮工夫茶的习惯。但人在家乡时,必入乡随俗,观工夫茶艺,饮工夫茶。在返湛的前一晚,笔者跟随长辈到堂弟的新屋参观。亦因办完了祖母白喜事的缘故,众人皆能坐下烹茗,啜饮聊天。

    在潮汕地区,家家备有工夫茶具,户户都能沏茶细品。工夫茶具与广东其他地方的茶具很不相同,小巧玲珑,多是白瓷制成。盖瓯,是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用以沏泡茶叶的茶具。盖瓯有以小为贵的特点,小可使茶叶易于出味和留香。茶杯则有小、浅、薄、白的特点。小能一啜而尽,浅可茶不留底,薄使茶易起香,白则衬出茶色。

    潮汕茶客有“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再次”的说法,可见工夫茶的水很讲究。笔者在堂弟新屋一楼的厨房内,竟看到摇井。他家沏茶的水,不是用自来水,而是来自摇井的地下水。沏茶的茶叶,则是以炒茶来沏泡。据堂弟介绍,塔头镇的茶叶有两种,炒茶和焙茶。炒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伤胃,保护肠胃,改善消化不良。

    一般地,工夫茶的沏泡过程包括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敬茶、品赏十道程序。笔者观其沏泡过程,感觉看似简单,但实质严谨讲究。例如纳茶,盖殴中放有七成茶叶即可。纳茶太多,茶汤浓,茶味苦涩,水亦冲不进去;纳茶太少,茶汤清浅,没有茶味。再如洒茶过程,将茶水来回地低斟入各个茶杯中,称之为“关公巡城”;盖瓯内的茶水少了,则将茶水来回地点斟入各个茶杯中,称之为“韩信点兵”。在此过程,讲究“低、快、匀、尽”四个特点。低,低斟可使茶香保存;快,快速可使热度保持;匀,洒匀可使茶色均匀;尽,斟尽可使再泡不苦。

    “茶三酒四游玩二”,这是父亲告诉笔者的一句潮汕谚语。从字面上的解释,就是以三个人饮茶为佳,四个人喝酒为宜,两个人游玩为妙。工夫茶具一般是一盖殴三茶杯。如遇多人一起饮茶,就遵循贵客先饮,长辈先饮,远路来的客人先饮之原则。但是,时代在变迁,工夫茶具的数量因人而定。堂弟家中饮茶的人多,自然不讲究摆三个茶杯敬客了。

    敬茶之后,一杯泛着粼粼波光的热茶就在眼前。热茶斟七八分即可。如此,饮茶之人才不致于因茶满溢出而烫到手。“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工夫茶道就是如此,道出为人处世,凡事留有余地的哲理。

    热茶奉上,需乘热而饮。笔者仍遵循工夫茶的“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笔者先观茶汤,汤色浅黄,盈盈波动;再闻茶香,茶香清清,心旷神怡;最后品茶,口感甘香,饮后回甘。

    潮汕人将茶叶称为“茶米”,而饮茶、喝茶则称为“食茶”,可见潮汕人视工夫茶为生命的食粮。茶香飘飘之中,不紧不慢地轻呷细品,不疾不徐地闲谈家常,这正是潮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堂弟新屋里的摇井:

     

    冲茶:

     

    烫杯:

      

      

     

    洒茶之关公巡城:

     

     

     

    洒茶之韩信点兵:

     

     

    敬茶:

     

      

     家乡行的相关网页链接:

    《塔头大锣鼓和潮州音乐》

    http://www.zhanjiang.cc/bbs/thread.asp?Tid=109503

    《家乡孩童即景》

    http://www.zhanjiang.cc/bbs/thread.asp?Tid=109534

     《家乡东门神树与母亲河

    http://www.zhanjiang.cc/bbs/thread.asp?tid=109955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发表于:2014-10-08 09:06
    燕燕回家乡一趟,收获良多哈!
    发表于:2014-10-08 12:04
    『引用沙发』子珊妈 2014-10-08 09:06:
    燕燕回家乡一趟,收获良多哈!

    是的,慢慢磨,慢慢写,咬文嚼字地写些乡土文章。

    发表于:2014-10-08 22:50
    『引用板凳』燕燕于飞 2014-10-08 12:04:
    『引用沙发』子珊妈 2014-10-08 09:06:
    燕燕回家乡一趟,收获良多哈!

    是的,慢慢磨,慢慢写,咬文嚼字地写些乡土文章。

    原来是工夫茶。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