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
帖子
产品
黄页
分类信息
俱乐部
搜索
消费地图
商家入驻
广告投放
全景湛江
美食
亲子
婚庆
商家库
购物
培训
休闲
便民区
半岛家园
印象湛江
摄影部落
俱乐部
博 览 社
湛江自协
驴友之家
每日读报
小游戏
网址导航
志 愿 者
微笑助学
情暖湛江
公益湛江
我要投放广告
半岛家园导航
家园首页
今日话题
精彩活动
发帖有奖
消费版
美食天下
亲子乐园
车行天下
全民健身
房产家居
时尚健康
教育培训
生活版
印象湛江
箐箐校园
摄影部落
公益版
公益湛江
志愿学堂
站务版
站务办公厅
半岛家园
:
亲子乐园
>
[早教中心]
死亡教育大家谈
0
回复
1314
阅读
普通帖子
发起投票
发起提问
发起辩论
发起活动
橙子派对
512
帖子
1862
积分
0
粉丝
身份:普通会员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注册时间:2011/3/2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发表于:2012-04-03 12:02
死亡教育大家谈
<P><STRONG> 一 死亡教育大家谈</STRONG></P><P> 家长被5-6岁的孩子问及什么是死亡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其实儿童和成人一样,也会面对困扰和心理紧张。一套名为“比比和朋友”的教育方案将于明年在上海31所幼儿园进行试点。整个方案围绕一只宠物和一群孩子展开,“生死”这种人生大命题也包括其中。幼儿园引进“死亡教育”,多数家长难以接受。给孩子提前灌输“生死”概念,有这个必要吗?你会用何种方式给孩子解释这个问题?</P><P><STRONG> 死亡不等于GAME OVER</STRONG></P><P> 孙小姐32岁公司职员</P><P> 儿子虽只6岁,可他对“死亡”并不陌生。他的死亡概念完全来自于电脑游戏,他会说,等他“死了”再过来吃饭,在他眼里死亡并不可怕。虽然习惯了,可我总觉得,应及时纠正他这样的概念,让他知道真正的死亡到底是什么。我也曾想过告诉他什么是“死亡”,可又怕方法不当会吓着他。如果幼儿园里能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我觉得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难题就有人帮我解决了。</P><P><STRONG> 生死教育不用刻意为之</STRONG></P><P> 王小姐34岁机关办事员</P><P> 在孩子一定年龄的时候,让其懂得“生死”这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可是,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设这样一门课来讲这个问题,我觉得刻意的痕迹太重了,在孩子们还没有这方面心理准备的时候强行灌输这样的理念,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可承受之重。</P><P> 在生活里,接触到“生死”的机会也不少,比如孩子精心喂养的小兔子死了,比如他正好看到了小区里有人故去。在这种已经发生的事实面前,适时地告诉他什么是死亡,我想他可能更能接受。如果在幼儿园里开设这样一门课,在假设的前提之下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恐惧。如果不是身边有这样的例子,5-6岁的孩子可能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死亡,带去墓地给予其“死亡教育”,哪怕是烈士陵园,孩子们可能都无法理解。在那种情况下,孩子们反而会发挥他们的想象,死亡在他们的脑海里到底成了什么样,我们便无从知晓了。只记得自己小时候对死亡是非常恐惧的,我不想给孩子带来同样的困惑和思想负担。</P><P> </P><P><STRONG> 二 死亡教育的原则</STRONG></P><P> 在专家看来,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死亡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遵循以下两点。</P><P> 一、死亡是很自然的。我想,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产生心理阴影,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让他们以平常心坦然面对死亡。</P><P> 二、死亡是很突然的。正常来说,死亡是在我们生命机能用尽的时候。可是,在生活中,非正常死亡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其实无法知道,身边的人会在何时何地离我们而去。</P><P> 很显然,在死亡被电脑游戏“轻巧化”的今天,对孩子们进行“死亡教育”是很必要的。但是,但愿“死亡教育”能够少一些噱头和作秀,对一些国外的做法——如让孩子到敬老院进行临终关怀,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而不是仅仅学点花哨的表皮,因为引导很难、误导却很轻松。</P><P> <STRONG> 三 宝宝对死亡的认知特点</STRONG></P><P>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年幼儿童对死亡的认识一般经历这样两个阶段:</P><P> 1、分离的阶段:0~3岁,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在此阶段亲密和持续性的身体接触最重要。</P><P> 2、结构性阶段:3~6岁,学龄前的儿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动、不呼吸,会玩“办家家”装死,但不能辨认“生”与“死”是无法共存的,常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就像卡通片一样,还常将死亡与睡着或旅行相联系,有时会害怕睡觉。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会对死亡充满幻想及魔术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会导致某人死亡。儿童还会将“死亡”与“老年”相联,但不确定什么是“老年”。除非重病的儿童从成人那儿得到相关死亡讯息,一般儿童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这个年纪的小孩需要持续性的身体接触、重复的再保证和温和的教导,直至成熟的死亡观初步形成。</P><P> </P><P> 此后便是6~12岁对死亡认识的功能性阶段和12岁以上的抽象思考阶段,走向成熟的死亡观。由此,对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回避死亡话题,反而会压抑他自然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而令这些体验和感受难以找到疏通的途径。</P><P><STRONG> 孩子眼中的生命现象是这样的</STRONG></P><P> 孩子对不同情境下的生命现象,会有不一样的反应,下面的情景就展现出他面对生命现象时的不同表现:</P><P> 情景1:2岁3个月大的乒乒与父亲玩枪战游戏,只见双方拿出“手枪”瞄向对方,嘴巴同时发出“啪、啪”的声音,只见乒乒倒下来,眼睛闭上,妈妈问乒乒:“你怎么了?” 乒乒笑眯眯地说:“我阵亡了!”接着,马上翻个身又站起来,展开另一次枪战。就这样,发出“啪、啪”声、倒下来、“我阵亡了”、站起来、再发出“啪、啪”声,这场“亲子枪击战”笑声不断。</P><P> 专家解析:在男孩心目中,玩战争游戏时“死亡”是一个必要环节,这种情况下,当然无需将“什么是死亡”这个严肃的话题凸现出来,而破坏了游戏的兴致。</P><P> 情景2:有个小男孩,平时喜欢在爸爸身上跳来跳去玩,很调皮。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脏病过世,小男孩非常难过,认为一定是自己太顽皮,害死了爸爸。家人怎么劝都没用,最后只好求助心理医生。</P><P> 专家解析:这个小男孩面对父亲死亡时表现出的是一种自责心理,这时最好立刻告诉孩子真相,找个跟孩子亲近的人,在孩子感到熟悉而安全的环境里亲密地陪伴他,让他知道自己仍旧被爱,往后也会持续被关怀,降低他的孤独感。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导致了亲人的死亡,没人能预防死亡。亲人要鼓励孩子用语言及肢体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问问孩子在想什么,想知道些什么。</P><P> 情景3:3岁半的丁丁看见了一只死去的麻雀。随后他便从“麻雀在干什么”开始连珠炮似地提问:“死了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会死?”“它死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妈妈、爸爸会死吗?”“我会死吗?”</P><P> </P><P> 专家解析:此时丁丁对“死亡”非常感兴趣,远远超过了他对此的恐惧。虽然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这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话题。但是,丁丁却全然不知,他兴奋地大喊:“我们再回到花园去吧!我想看看麻雀是不是还是死的。”丁丁展现的是单纯的对生命现象的好奇,是一种科学探索的热情,这时候配以生动有趣的生命科学探索活动,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也许是最适当的。</P><P><STRONG> 四 死亡教育课这样开始</STRONG></P><P> 与宝宝交流死亡话题时,一定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给以诗意的审美,要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P><P> <STRONG> 1、说个家族故事</STRONG></P><P> 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现象,可从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头。专家曾建议,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时,找出泛黄的照片翻阅,跟孩子说说父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记忆中已逝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哪来?做什么?生了几个小孩?他们那时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最开心或难过的事是什么?也可以陪孩子把这些故事画下来,在画图说故事中,逐渐了解生与死。</P><P><STRONG> 2、拿宠物当媒介</STRONG></P><P> 很多宝宝喜欢养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不妨善用机会进行生命教育。宠物死去经常激起孩子对死亡的疑问,狗狗去了哪里?天堂是什么?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励发问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并容许表达情绪,且经常被关爱,那么在遭遇亲人过世时,孩子较能从容面对。</P><P> 让孩子观赏《狮子王》,当看到小狮子辛巴的爸爸死去,电视机前的孩子会跟着掉泪,其实就是在“演练”悲伤,学习让情绪有出口。</P><P> <STRONG> 3、在游戏中谈生死</STRONG></P><P> 生死学大师库伯勒·罗斯在《关于儿童与死亡》的书里提到,透过绘画、游戏过程,有助于儿童理解或面对死亡。这几年,国内也出版了一些与死亡主题相关的童书绘本,透过亲子共读,引导孩子谈论生死大事。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讲小男孩布鲁诺的爷爷过世了,他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所以一开始他非常愤怒,因为爷爷答应带他去钓鱼,却什么也没说就去了天堂,他的胸口经常感觉刺痛。面对爷爷的死亡,布鲁诺经历了疑惑、痛苦与悲伤,最后他终于明白,心中的爷爷就像照片上那样微笑着,继续活在自己的记忆中。</P><P> <STRONG> 4、从大自然知生死</STRONG></P><P> 让孩子体悟四季转换,比如看叶子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有一位临床心理咨询师选择让孩子种树,在花开花落中明白“花谢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诞生了”。</P><P><BR> 来源:pckids</P>
喜获
0
朵鲜花
惨遭
0
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相关主题:
以鼓励替换讽刺,才能让孩子释放出生命的潜能
2018-10-11
一个22岁黑社会青年说的话
2014-02-01
让学生静下来 ——守望学生成长
2013-09-05
佳游宝贝水疗馆
2013-07-16
困扰家长的大问题:幼儿园如何选择?
2012-10-30
爆家教行业内幕,补习副作用需谨慎
2012-10-24
和宝宝一起做手工 4
2012-09-14
爱尔家·爱和自由,全面发展宝宝的兴趣,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2012-06-21
巧妈支招:帮孩子赶走拖拉
2012-06-17
孩子爱揪头发怎么办
2012-06-17
春节如何给宝宝“红包”?
2012-06-17
“跆拳道”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
2012-06-17
孩子应睡多长时间
2012-06-17
3岁前识字,智力启蒙黄金方法
2012-06-17
专家:婴幼儿心理与行为特征
2012-06-17
让宝宝不再痴迷电视的10大妙计
2012-06-15
TOP
楼主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游客
高级模式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蘑菇哈哈
悠嘻猴
向左移
向右移
关闭
帖子
积分
粉丝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