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天边一片云
13
帖子
66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45136
  • 今日访问:33
  • 注册时间:2012/10/26
  • 上次登录:2012/10/26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TOP10

日志:

每到周五傍晚放学时分,培才学校前都会人车混杂,堵得水泄不通。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几乎垄断了全市最优质的生源,有人赞其贡献大量优质学位帮政府补漏,有人批其加剧基层学校空心化及义务教育贵族化

  民办中小学的大规模崛起,是近10年来中国教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绝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老牌公办学校领跑、新兴民办学校紧随其后的竞争格局。但广东湛江,却出现了民办学校培才学校“一统初中江湖”。

  有人说,培才的“一统江湖”是好事,它为政府补漏,为湛江增加了8000多个优质学位。也有人说,这是“国有品牌的贱卖”加“垄断”,它让学生及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别无选择,不得不为本应免费的义务教育掏腰包,基层学校越办越差出现空心化,教育的城乡差距因而被拉大。

  带着这些众说纷纭,本报记者去到湛江,近距离剖析这所备受争议的民办中学。

  “培才很好,教育质量高,老师虽然年轻但都很负责任,社会需要优秀的民办学校。”一名湛江的公务员向记者如是评价道,他在外省的姐姐、姐夫慕名远道而来,把孩子送进了培才学校寄读,平日里由他照料。

  “要不是打着湛江一中和培才的金字招牌,这所民办学校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吗?”市民李先生的观点很尖锐:其成功,首先得益于湛江一中把自己和“培才”的品牌使用权让渡给了它。

  在湛江,市民几乎异口同声地称赞培才教学质量高,但论及其成功的背后,观点呈两派,褒贬不一。

  故事,还得从“培才”这块金字招牌说起。

  金字招牌:

  民办试水 初尝甜头

  “培正”和“培英”是广州中等教育界的老牌名校,远在湛江的“培才”,则是他们的“同胞弟弟”。

  培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滨章向记者介绍,湛江培才学校建校于1937年,创立之初便风光无限,校名由蒋介石亲笔题写。

  起初,培才学校只设小学;1938年10月,广州在抗日战争中沦陷,一批广州的精英教师到湛江躲避战火,他们带去了培正和培英的“血统”,与湛江本地名人合作,为培才学校增设了初中和高中。

  在某种意义上,培才学校甚至是湛江中等教育的根基。1952年,正是在培才学校的基础上,当时湛江4所最好的学校创办了湛江一中,“培才”作为学校名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培才学校的殷实家底让湛江一中迅速崛起,早在1958年,它便成为省重点中学。

  尽管“培才”被尘封,但由于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特殊历史,“培才”的品牌仍在湛江人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重出江湖:

  一切为了创建示范性高中

  如果没有10多年前创办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本能冲动,“培才”这块金字招牌将一直在湛江一中名下沉睡。

  据了解,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教育部要求各省建设若干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的教育规模,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培才的两个“哥哥”广州培正和广州培英均进入了广东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名单,培才自然也蠢蠢欲动。刘滨章解释说:“不创建示范性高中不行啊,不创建以后就不算名校了。”

  根据要求,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就必须实现初、高中分离,于是,一股“中学拆分”风潮在全国各地刮起,原本初、高中具备的湛江一中也不例外。1998年,它把初中部剥离了出来,重新启用“培才”的品牌,把初中部取名为“湛江市培才学校”,进行民办化试水。

  湛江一中投资新建教学楼,供培才学校使用,学校的教师也由湛江一中负责招聘,他们不享受编制及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拨款。尽管如此,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培才学校并不符合民办学校“四独立”的原则,只能算是一所“伪民校”。其财务与湛江一中混在一起,领导班子也由湛江一中委派。

  据刘滨章透露,湛江市政府对这所“伪民校”并不感兴趣,2004年提出要在三年内把培才学校收回湛江一中,改回公办。时间点契合得如此精准,2006年,湛江一中以高分通过示范性高中初评;一年后的2007年,湛江培才学校改名为“湛江一中初中部”,恢复公办,“培才”的品牌再次被弃用。

  争议焦点:

  品牌出租 “母校”提成

  “培才”的招牌刚被放下,很快就又被捡起。一家名叫“寸金集团”的企业与湛江一中签订了合作协议,取得了“培才”品牌的使用权。它把原“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的教学场地改建为中学,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中学“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今年已是民办培才学校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部分湛江市民对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心存质疑,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它使用了“湛江一中”和“培才”两块金字招牌,而这两大品牌是号召力极强的“国有资产”。二,凭借品牌优势,它几乎网罗了湛江“小升初”的最优质生源。三,一批湛江一中的领导和老师吃着“公家饭”,到民办培才学校任职、上课,影响了公办学校的正常工作。

  记者拿到了一张名片——“湛江第一中学初中部副校长、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副校长郑建忠”,不难看出,郑建忠身兼二职。他向记者解释说,作为使用“湛江一中”和“培才学校”两大品牌的对价,寸金集团每年都将收入的10%作为管理费交给湛江一中。

  对于“国有资产贱卖”的质疑,他并不认可:“这笔反哺给湛江一中的管理费对湛江一中很重要,它被用于提高湛江一中老师的待遇和校园建设。如果没有这笔钱,以湛江一中老师以前的收入水平,估计很多老师都会选择辞职。”

  另据记者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湛江一中会派师资到培才学校讲课。

  郑建忠并不认为这是“公办师资私用”,他说:“杨耀明虽然是培才学校的校长,但并不参与培才学校的日常管理,他的精力依旧放在湛江一中上,只在培才学校的重大问题上参与决策。目前全校教职工480人,七成的师资是自主招聘的,有十多位老师是湛江一中的退休教师。师资的交流是对等的,湛江一中和培才学校互相派老师到对方学校短时间上课,这种教学交流是有益的。”

  超级民校:

  独霸江湖 公校关张

  在湛江,培才学校无疑是一所超级学校。目前该校共有8100名学生,其中6000名是初中生,初中是培才学校的“拳头”,所向披靡;在义务教育以外的高中方面,它尚无力与湛江一中形成竞争。

  每年夏天,培才学校都会自行组织“小升初”考试,去年共有5000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2200人。在招募的初中新生中,有100名成绩特别优异的“免费生”,其余均为“自费”,每年需交9000元“社会力量办学费”(民间称之为“赞助费”)。

  郑建忠向记者透露,在创办之初的头两年,培才学校的生源不太好,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去年的“初升高”考试中,湛江一中在湛江市区总共招收了812名新生,其中56%是培才学校的毕业生。

  记者走访民间了解到,培才学校已经成了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唯一”,不仅市区的孩子纷纷报考,那些距离遥远的县镇的孩子也跃跃欲试。市民李先生的孩子就读于培才学校,他对这种“一家独大”的现象颇有微词:“按理说,义务教育应该是免费的,现在望子成龙的湛江家长已经没有公办学校可以选择了,要想孩子成绩好,就得掏9000元/年把孩子送到培才学校去,家境不好的即便借钱也得把孩子送进去。”

  郑建忠同时也是湛江一中初中部的副校长,他说,2007年被收归公办之后,该校必须遵守“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的原则招生,招到的学生良莠不齐,竞争力每况愈下,2008年以后便不再招收新生了,去年最后一批初三学生毕业后自动关张。

  言下之意是:在公办学校的体制下,初中教育被定性为义务教育,以基于户籍制度的地段为标准分配生源,客观上也难以形成成绩超群的“名校”;只有自主招生的民办初中才能打破这种限制,满足初中生家长对“名校”的旺盛需求。

  鸡与鸡蛋:

  两极分化 贫富拉大

  记者发现,在湛江,培才学校的模式与民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校方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线城市早已被社会接受,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的品牌四处开花,广州每年的“十三所民办中学联考”更是竞争激烈。但在经济欠发达的湛江,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对此还感到不可思议。

  湛江某县级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每年从该县级市远赴培才学校念初中的孩子越来越多,不仅普通家庭如此,各级领导也乐于把子女送去培才。

  9000元/年的收费超出了当地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把孩子送去培才的一般都是家境较好的家庭。大环境方面,计划生育的滞后效应在初中招生过程中不断显现,眼下县级市尤其是乡镇一级学校正面临适龄生源萎缩的严峻局面,乡镇一级学校几乎完全丧失了优质生源,城乡教育的“贫富差距”客观上在拉大。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学校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近年来基层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优秀教师都被县城、市区的学校以及民办学校挖走了。越是留不住优秀教师就越招不到优质生源,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出远门念初中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基层学校“空心化”趋势较为明显。他同样认为,教育的城乡差距仍在拉大。

  “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培才学校认为,该校的成功并非导致公办初中式微、基层学校空心化的原因,恰恰相反,它弥补了体制的空白。“乡镇的孩子往县城跑,县城的孩子往市里跑,市里的孩子往大城市跑,全国都是这个趋势,家长们用脚投票。如果公办学校和基层学校能够办好,好的生源自然就会留在他们那里。”郑建忠分析道。

  在他看来,培才学校通过自力更生取得今天的成绩尤为不易:“培才学校的老师没有编制,不吃财政饭,不是铁饭碗,教不好就得下岗,退休工资也不如公办教师高。教育局的领导跟我们开过玩笑,如果把培才学校收归公办,且不论硬件投入,每年光480名教职工的人力成本就需要三四千万,政府恐怕没这么多钱。”

  “除了课本费,学生没有财政的人头补助,寸金集团投资办学风险很大,办不好就招不到足够多的学生,招不到足够多的学生就得倒闭,政府不会给它埋单。办了6年,寸金集团还没收回投资,但它为湛江提供了8000多个优质学位,贡献巨大。”

  “跟我们的投入相比,9000元/年的社会力量办学费不算贵,根本算不上贵族学校。在广东全省的同类学校中,只有6所比我们收费低。年收费2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3万元、4万元甚至5万元的也不在少数。”他说,“跟江浙相比,广东的民办教育落后了。在河南周口,政府财政给民办教师发工资,工资水平跟公办教师没差别,最终政府和社会是赢家,因为民办学校替政府解决了办学经费、创造了学位。”




来源:半岛家园
  楼主
大漠天空 留言于:2012-10-26 20:34
社会应该重视教育问题
  沙发
巡罗队长 留言于:2012-10-29 01:23

学校咁纯洁的地方却充满铜臭腥味

  板凳
梦飞絮 留言于:2012-12-18 16:23
还不错的呢。
  地板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