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通行雷州话,湛江方言、湛江话即指雷州话。湛江地区境内除了通行语雷州话,还有涯话、土白话两种小群体外来方言存在。湛江市本地居民说雷州话有600多万人,说其他方言约150万人。
雷州话(即雷州方言),简称 “雷话(雷话拼音:loi ue)”,属闽语系一支,同时为广东省四大方言之一,通行范围很广,全球有900万以上的人在讲,
主要分于广东省湛江市和周边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华人华乔聚集地区,是海内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语、湛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湛江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通行语言。
雷州话(即雷州方言),简称 “雷话(雷话拼音:loi ue)”,属闽语系一支 ,是海内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语。
主要分布于国内的广东省西南部 、广西东南部 、海南北部以及海外的东南亚、欧美华人华侨聚集地区。
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 ,是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使用语言。
今湛江市属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麻章区、东海岛、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廉江市南部、吴川市东部及粤西、桂东南、琼北等县(市)、区、乡、镇通行雷州话,国内人口覆盖800多万,海外人口约150万,为广东省四大方言之一。
以雷州话为基本特征的“雷州文化”,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构成当今岭南四大地域文化。
得名
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主要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今湛江市辖域),因历史上这一区域属于雷州府管辖,所以称为雷州话。
来源
雷州话,溯其祖追其源,乃是闽语系的一种。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原汉族从秦、汉、唐、宋、元、明不同时期分成几拨途经古蒲田暂居而后迁居于雷州半岛。
早在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一拨蒲田先民迁入雷州半岛,到汉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雷城便形成了雷州话的雏形,又南宋年间,因战乱,莆田先民大量移入雷州半岛。
先民在此繁居,广散闽南文化于雷,后逐成自为一体之雷州话。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话的正音代表,因为雷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雷州话字典》等。
雷州话与莆田话、海南话、潮州话同属“姐妹语系”,属闽南语系的一支代表方言。
雷州方言始于秦汉,由入粤的汉人带来闽南语及官话逐渐与当地俚语交融,形成本土化语言。
雷州话有17个声母,47个韵母,8个声调,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其词汇、读音、语法等方面逐渐与母语、姐妹语产生了差异性变化,深化为雷州半岛的地方语言。
特色
雷州方言可分为“性质状态”和“俗语、谚语、歇后语”两个大类。
其中性质状态涉及的与官方语言相近,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俗语、谚语、歇后语”便是雷州方言中的一大特色,
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雷剧、墓志铭、涉及天文地理、衣吃住行、时令、文化教育、迷信、动植物、人品、行为性质等方面。
有单音词,复音词,又可分为AABB式重叠,ABAB式重叠和ABB式重叠等。例如:高高厦厦(形容人或物很高),靓靓啦啦(形容人长得很漂亮),星夜星夜(用于责备某人眼光不好,太马虎)等。
地方文化
几乎每一类“俗语、谚语、歇后语”都包含有雷州文化。如“日头落水”,日头乃太阳,太阳总是高在人们的头上而称日头,日头落水乃太阳下山的意思。
雷州半岛三面临海,没有山脉,所以将太阳往西沉没入地平线的现象概括为“日头落水”,又如“三八四月”,
古代雷州半岛先人生产力落后,每逢三月,四月,八月便会闹饥荒,所以“三八四月”的意思就是“荒时暴月,青黄不接之时”。
在雷州方言里头,“土”和“通俗”乃其一大特色,“土”,来源生活或取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相关的来源,
如“上轿包脚”,古代妇女常把脚裸以下的部分包扎起来,也就是所说的“三寸金莲”,在海康古代,没有把脚包扎成“三寸金莲”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
或者被世人骂成不守妇道,上轿,出嫁的意思,在出嫁的时候才包扎脚,那就是懒惰,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慌乱准备,
又如“公仔抬高就见脚”,公仔戏,雷州半岛的一种木偶戏,由人来操纵其动作形态的变化,当人把公仔高举起时会不自觉地把木偶的一些缺点或短处暴露出来,所以“公仔抬高就见脚”的意思是没有真才实学,一遇上情况便暴露出了马脚。
方言古味
雷州话中保留的古汉语很多特色,例如在人称上,雷州话就很有古味,白话文中的“他”或“她”,雷州话却用“伊”字。
还有在第二人称代词“你”字,雷州话却用“汝”字(很多人写雷州方言是都用“鲁”字取代“你”,这是不正确的写法,只能起到谐音,但没有一点含义),
另外,在时间上也保留着古老的时刻,如果一个外地人听起来简直是要古汉语词典了,例如:日斗(中午),船年(前年)等,很有味道。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是,雷州话中的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但雷州话如今却依旧保留着这个古汉语状语后置的特点。
例如:在现代汉语中的“你要多吃一点。”而雷州话却把“多”这个状语放到了“吃”谓语之后,形成了“你要吃多一点。”
雷州话中的读音也和普通话一样有书面和口语两种,但口语在雷州话平常交际中十分普遍例如“黄”就有两种读音,分别为“ui5”(口语)和“huang5”。
雷州话中的不定冠词也有异于现代汉语的,这可能也是地方特色吧。如果写入作文的话,你真的不知应该是对还是错的,如:普通话中称一只鞋,而雷州话却说成“一脚鞋”,还有一丛树(一棵树),这些和闽南语是一样的。
还有本音字,但由于历史的发展,这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不少。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雷州话的古老。
例如:“湿”字,雷州话中就有“dam(类似“淡”字的雷语)”的原字为“氵耽”,现只能从语言中感受这个字了。
地方歌剧
雷剧
谈及雷州方言,有必要谈及雷剧。雷剧原名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雷州府海康县。
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
雷剧属于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已具有5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阶段。
直至2013年为止,每年春节,雷州半岛地区都会举行姑娘歌比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其实,这是对本土语言文化热爱的一种表现。
雷州文化在雷剧里头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表达途径无非是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雷州话。
如《抓阉村长》这台戏里头,就有这样一段对白:月母光,月母圆,四嫜加布在庭边,月母,即月亮,加布即织布,庭边即院子,月亮亮晶晶,月亮圆滚滚,四姑娘在院子里织布,在此,只是对雷州方言中一小撮的举例。
民歌
雷州姑娘歌汉代形成于今雷州市(原海康县),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131个歌种之一。
其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阳平声,第二句尾字则用阴平声。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
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
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乐曲
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于清,流行于整个雷州半岛湛江地区。
雷州音乐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门楼下(大门口)演奏;
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木偶戏)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方言特点
声母
(括号里的汉字为代表雷州话中发此辅音的)b(波) p(坡) m(毛) bh(不) d(刀) t(汤) n(挪) l(罗) g(哥) k(科) ng(鹅)h(和) j(接) q(妻) x(市) y(移) z(朱) c(粗) s(思)
注:雷州话中没有翘舌音;zhi chi shi r,和爆破音f。但令加了两有地方特色的爆破音和清音:bh,ng。
韵母
a(啊) o(哦) ai(唉) ao(澳) eu(呕) oi(矮) am(暗) ang(安) eng(哼) ong(翁) ab(合) eb(摄) ag(压)
eg(遏) og(恶)i(伊) ia(呀) io(哟) ie(爷) iao(妖) iu(友) iam(盐) iang(央) iong(用) iab(碟) ib(邑)
iag(烛) ieg(一)ig(益) iog(约) u(污水) ua(哇) ue(话) uai(喂) ui(威) uang(汪) ung(温) uag(括) ueg(国) ug(郁)m(唔) ng(嗯)
注:雷州话中没有前鼻音,而且“y”不能像普通话中与“i”等同,例如普通话中的“i”可写为“yi”,但雷州话中就不一样了,“i”是“伊”,“yi”又是“移”两音是不同的,这特别要注意的。
还有雷州话中的“u”和普通话的独音也有点区别,读时舌位低些。
声调
雷州话有八个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随着历史的变化十分迅速,据明时的意大利来华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士徐光启记载当时的普通话音节有五个,然而到如今才几百年间就演变剩下四个了。
所以研究雷州话,对于考察普通话的自古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名称: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编号:1 2 3 4 5 6 7 8例子:诗 矢 试 识 时 是 逝 入
对比普通话名称:阴平 阳上上声去声符号:ˉ ′ ˇ ˊ
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
以今雷州市、徐闻县两市县之境线可大致做南北差异之界。南端之徐闻口音,与北端口音于语调上多有异点。
东西差异
此差异在于声母之差别,然多有归之南北差异者。自徐闻县之龙塘镇起,经其徐城、下桥镇,入雷州市之境,取其英利镇、龙门镇、杨家镇、纪家镇,终止于海,可成一线。
此线便为东西之分线,此线之西及线上点,入西部口音,余者入东。
东者多“s”声母,西者少之。及“d”声母,则反之。
混合差异
上述差异各自两两相交,可得东北、东南、西北及西南音四种混合差异。
标准音隶属于东北音。西南徐城口音与标准音相差最大,有学者认为,这是该区长期受海南的影响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