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人生短暂,生命也只有一次。因此,人不能太被外物所牵绊,应当遵循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唤,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这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不,在徐闻县公安局里,就有这样一位七旬退休老干部,人老志不老,花8年心血编写成近20万字的村志《小庄村志》。这位老干部叫范作正(又名范庆阳),今年72岁,老家是广东潮州市潮安县磷溪镇小庄村,昔年韩山师专毕业后,他于1963年7月被分配到徐闻县公安局工作至2002年底退休。这位平凡的退休干部,凭着执着的奉献精神,历经8年的努力,终于喜获成果——编写成《小庄村志》,无不让人敬佩与震撼!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本看似简单的村志,对于范作正老人来说,却要付出多少艰辛与汗水……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誓写村志 退休后的范作正,一直想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因“恋的是故乡土,舔的是家乡水;敬的是祖宗魂,亲的是故乡人”,8年以来,他不畏1000多公里的遥远路程,全自费时常来往于两地,每年整整有9个月时间寄宿小庄村的胞妹家中,为的是编写这一本《小庄村志》。照范作正老人的心里话说:“生我养我不仅仅是我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故乡。如今,我已步入暮年,但用什么礼物来奉献给故乡呢?我选用写村志。一个村庄有了村志,一来可以祥知本姓的形成和源流;二来增加本村与其它村同姓或宗亲的密切联系而促进友谊;三来方便外出宗亲和后裔回故里寻根认祖;四来及时收集与挽救本族历史资料而永久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范作正老人誓写村志的原动力。 四处奔走搜集资料,写就村志 为写好村志,范作正老人舍弃天伦之乐的享受,花费大部分退休金和少许积蓄,四处奔走搜集资料,时常独自搭车到广州、丰顺、潮阳、饶平、潮州等省内各地甚至省外一些地方寻找资料,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废寝忘食到书店、图书馆、市志办等处购买有关书籍或搜集核对资料。为了让村志图文并茂更具特色,范作正老人花了二个月的退休金购买一部数码相机,并学会了照相的技巧。就这样,笔、簿、相机成了他写村志的三大法宝。手中有了法宝,范作正老人总是在白天走村穿巷,或者翻山越岭寻觅古迹、景点进行考证和实地拍摄;到了晚上,耐心走访村中老前辈,深一步了解村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和古村落遗址的演变历程……日夜操劳,年复一年,范作正老人持之以恒,整整花8年的心血,终于写就这一本来之不易的《小庄村志》。 独特村志脱颖而出,功成名扬 范作正老人呕心沥血花8年编写的《小庄村志》,终于脱颖而出亮相大众。《小庄村志》为16开,共248页近20字。全书分五大篇:“范姓篇”、“乡土篇”、“村民篇”、“文化篇”、“彩图篇”,其中“乡土篇”、“村民篇”和“文化篇”的含量最大。《小庄村志》图文并茂,集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除正文的五大篇外,还有“序”、“编后语”,总共七部分。颇有特色的是,每一部分都用一首诗(词) 概括整篇内容来作开篇,像在“序”的开篇时就用一首以书名“小庄村志”四个字为藏头的七言绝句“小成名气果优鲜,庄隐灵杰彩映天;村似朝阳民奋进,志编梓里千古篇”;“范姓篇”和“村民篇”的开篇各是一首七绝;“乡土篇”是二首互为倒读的七律,且其中一句七个字全是山部字,一句七个字全是水部字;“文化篇”的开篇是词《浣溪纱•汉字》;“彩图篇”的开篇是一首七律;“编后语”的开篇是一首现代诗,表明作者对故乡和宗亲的眷眷之情,决心发挥晚年余热写成此书来向故乡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庄村志》分五大篇,各有特色而不失主体风格。在“范姓篇”中,其特点是史料真实、具体,创姓始祖明确,创姓年期清础,直系祖辈主线贯通,潮汕地区范姓人的分布及相互间的关联情况给人一目了然;“乡土篇”的主线是对村中的自然环境、物产、山川奇观等一一作了具体描写(用23页(44-66)的大篇幅进行描写,并将内容提炼成村联加以贯串);“村民篇”里不但考查确定了创村始祖的根源和迁来的时间,还将创村始祖后裔一一列明,辈次有序而不紊;“文化篇”的范姓专用文化体系不但丰富、完整,而且文化浓郁芳香,历史产物、民间小玩艺、轶事等让人回味无穷。另外,在描写村中的自然环境、物产、山川奇观等内容,采用独创的村联及其它的诗、词、联作品共80首(副)和“各猜本村地名”谜语7条、地名267处等为主体编成多样化且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彩图篇》内容共分六组图解:先祖像(7幅)、范宗风(51幅)、交通现状(8幅)、特产(9幅)、奇观胜地(38幅)、历史古物(63幅),目睹难得的一张张古物图,不禁地勾起心中怀旧的情感。 来源:半岛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