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启动“读者网友办报工程”,邀请广大读者来到本报编辑部“坐班”,与编辑记者们一起采访、写稿、排版和审阅大样。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吸引了20多名读者来电咨询和报名。
随后,本报马上举办了读者网友见面会,邀请14名“读者网友办报工程”的热心读者一同参观报纸制作流程,了解全媒体未来发展走向,并参与了记者与编辑的报题会。
昨日座谈会上,“读者网友办报工程”再添新军。湛江晚报与“中国力量”志愿者服务队、“宝贝回家”湛江站、湛江市“爱心园”志愿者服务队、彩虹义工联合会、“情暖湛江”等志愿者组织达成协议,本报总编辑黄康生分别和这五家公益组织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同意就公益慈善活动与媒体宣传报道共同合作,共同凝聚湛江向上向善力量。
不少公益组织代表对晚报的热心“点赞”,大家表示,有了晚报的支持,将会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宝贝回家”湛江站
梁文湛:
等这一天我们已经等了好多年。公益活动要深入社会、深入到群众中间,不仅需要公益爱心志愿者的一腔热血,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相助,湛江晚报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本地媒体,此前也一直为湛江公益事业出力,现在又和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相信以后湛江的公益活动会越来越多,气氛会越来越浓。
“宝贝回家”是全国性公益网站,曾经有个事例,吴川一家庭,孩子走失已18年,通过“宝贝回家”仅仅用了39天就找到他的家人,并将其送回吴川兰石。
现在有几万个案例在网上传递,很多贫困家庭没有网络,他们的亲人无法通过网络接收到信息,有了晚报这个平台,为他们大大增加了希望,希望晚报以后能持续提供一个平台,帮助这些家庭。
“情暖湛江”志愿者服务队
梁佩英:
情暖湛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已有11年,这11年也是晚报陪着我们一起成长。情暖湛江服务队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完全是与湛江晚报共同成长,我们的公益事业都是在湛江晚报上分享。
湛江有这么多公益组织,希望晚报可以增加一些公益报道的版面,我们这些志愿者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事迹,包括在做公益过程中,大家经历的无奈、辛酸、感动,希望可以在晚报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但包括经济、工业,还有正能量的公益事业。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离不开志愿者在公益事业上的推动,我看好晚报与志愿者公益组织的相互合作,也期待我们的事迹与广大市民分享。
“中国力量”志愿者服务队
吴若豪:
感谢晚报对“凉茶妈妈”义卖活动的大力支持,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响。
我们是由80、90后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公益组织,主要开展的是纵情关爱、助学敬老,围绕社会题材的公益活动。这一次“凉茶妈妈”的消息推广得那么快,从写稿到发布消息后短短的24小时之内,转发量就有2万9千多次,到现在已经是4万多,这与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我想给晚报提建议,现在手机用户使用微信软件很普遍,晚报可以在公众平台加强推广。现在80、90后手机“低头族”非常多,还可以考虑开设手机APP。
“爱心园”志愿者服务队
袁德美:
我们成立于2003年,由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组成,这11年中我们举办的慈善义工活动得到湛江晚报的报道,像今年到徐闻慰问台风过后的受灾群众等。希望在晚报上能建立一个爱心专栏,不但使更多的公益活动能迅速地在晚报上报道出来,还能促使各公益组织相互合作,不分彼此,传递大爱,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同时通过建立APP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大家更加关注晚报。
彩虹义工联合会
钟汉韶:
彩虹义工联合会于2013年1月成立,是湛江市首家注册的民间爱心组织,属于霞山区妇联直接管理,主要在社区开展帮扶济困活动,培养发展义工,发动社会捐助,创造和谐友爱新风尚。彩虹义工联合会成立至今共做了13件好事,希望今后能得到晚报更多的支持、配合,为社会做更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