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milshoe
166
帖子
507
积分
2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70443
  • 今日访问:51
  • 注册时间:2013/11/30
  • 上次登录:2015/12/16
日志分类 <全部>

  ※ 绿茵生活

日志
  • [2015-06-17]华中科技大学湛江校友会沉痛悼念朱九思老校长 [图]
    2015年6月13日18时09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朱九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噩耗传来,社会各界、校友、师生纷纷表示哀悼。华中科技大学湛江校友会特发唁电,以寄哀思。 华中科技大学湛江校友会唁电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并转九思先生家人:   惊悉九思先生昨日仙逝,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校友会,谨表示沉痛的思念与哀悼,并向九思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的问候! 九思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我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奠基人,也是我校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每一位华科莘莘学子都得以从九思先生身上和这所森林大学中受益无穷。 全体湛江校友将继承先生遗志,发扬华中大的优良传统,奉献国家,造福社会。九思精神不死,九思风范长存!                                        华中科技大学湛江校友会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朱九思先生不但是“华中工学院之父”、“华中科技大学之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之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东校友会全体校友也发来了唁电,深切追思老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东校友会唁电 华中科技大学并转朱九思老院长亲属:         闻朱九思老院长仙去,我等岭南新闻校友引领北望,无任悲恸。老院长享寿一百年,阅尽沧桑,然始终不改本心,在理想与现实间上下求索,其为人也,拙诚坚韧,外润内贞,遂以纵横捭阖之智慧,造就华中工学院崛起之煌煌奇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望隆重,众所景仰。吾辈于此受教,蒙其恩惠泽远,须臾不敢忘也。正如范希文所言,“关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老院长治校,常云“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大学之魂在学术自由”。有此等气宇,方有今朝气象。忆其掌故,一曰植树造林,二曰牛棚求贤,三曰兴办文科。森林大学之美誉,自不待言;牛棚延揽英才之功德,播芳遐迩。更以老报人之卓然见识,当此改革肇建、百废待兴之际,领跑时代,因应未来,于全国工科院校中首办新闻系,以令文科
    阅读(5648)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5-06-17]斯人已去,朱九思为何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 [图]
    6月13日下午,一代教育家朱九思在武汉病逝,享年100岁。 在1953-1984年这31年间,朱九思先生历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当时的小型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被誉为“华工之父”。也因此,先生“大学之本在教师、大学之路在综合、大学之源在科研、大学之魂在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后继者。圝圝在《朱九思全集》中,他自我评价说:“我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是植树造林。”   ]先生很谦虚,但他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却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因为他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史上,书写了一段堪称可以载入史册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看看那些年,先生留给我们的感动和思考,一起缅怀这位一生钟情教育的大家。 故事重视人才,使“尊师重教”成为实实在在的真话 “从1972年开始,特别是文革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校共调进了625名教师,他们来自20多个省市的500多个单位。”朱九思曾介绍说。 文革期间,先生抓住了文革的机遇,不止是独具慧眼地“广积人”,在那知识分子“臭老九”、人才如弃履的“左”祸年代,排除阻力,从全国各地调进了600多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尤其是尊重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先生对人才的重视,可以说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华中科技大学名师、人文学院教授夏增民说,对那些出身成分不好的老师,他尽可能提供保护,在生活、学术、人格上尊重教师。在他的办公室,“老师见他,看座;行政人员见他,就得站着。”另一个细节,是朱九思在任时,参加学术活动或一起出门,他常常自己用车接老教授,亲自为教授们开车门,开车门时还用手在上面挡一下,怕碰撞着。 已故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著名建筑教育家、巴楚建筑文化缔造者张良皋,是华工建筑系创始人之一。他曾回忆说,打动自己加盟华工的,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他应邀去华工,正在开会的朱九思出来迎接。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朱校长深深鞠躬,一手按在胸口,另一只手优雅地向门内划了一个弧,很像西方歌剧里的绅士,张良皋耳边仿佛响起京剧里的念白:“先生,请了……”“这个学校,我来定了!” 朱九思是以严格
    阅读(3934)  回复(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