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2012-10-26]揭秘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民办初中“独霸江湖”背后 [图]每到周五傍晚放学时分,培才学校前都会人车混杂,堵得水泄不通。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几乎垄断了全市最优质的生源,有人赞其贡献大量优质学位帮政府补漏,有人批其加剧基层学校空心化及义务教育贵族化 民办中小学的大规模崛起,是近10年来中国教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绝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老牌公办学校领跑、新兴民办学校紧随其后的竞争格局。但广东湛江,却出现了民办学校培才学校“一统初中江湖”。 有人说,培才的“一统江湖”是好事,它为政府补漏,为湛江增加了8000多个优质学位。也有人说,这是“国有品牌的贱卖”加“垄断”,它让学生及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别无选择,不得不为本应免费的义务教育掏腰包,基层学校越办越差出现空心化,教育的城乡差距因而被拉大。 带着这些众说纷纭,本报记者去到湛江,近距离剖析这所备受争议的民办中学。 “培才很好,教育质量高,老师虽然年轻但都很负责任,社会需要优秀的民办学校。”一名湛江的公务员向记者如是评价道,他在外省的姐姐、姐夫慕名远道而来,把孩子送进了培才学校寄读,平日里由他照料。 “要不是打着湛江一中和培才的金字招牌,这所民办学校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吗?”市民李先生的观点很尖锐:其成功,首先得益于湛江一中把自己和“培才”的品牌使用权让渡给了它。 在湛江,市民几乎异口同声地称赞培才教学质量高,但论及其成功的背后,观点呈两派,褒贬不一。 故事,还得从“培才”这块金字招牌说起。 金字招牌: 民办试水 初尝甜头 “培正”和“培英”是广州中等教育界的老牌名校,远在湛江的“培才”,则是他们的“同胞弟弟”。 培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滨章向记者介绍,湛江培才学校建校于1937年,创立之初便风光无限,校名由蒋介石亲笔题写。 起初,培才学校只设小学;1938年10月,广州在抗日战争中沦陷,一批广州的精英教师到湛江躲避战火,他们带去了培正和培英的“血统”,与湛江本地名人合作,为培才学校增设了初中和高中。 在某种意义上,培才学校甚至是湛江中等教育的根基。1952年,正是在培才学校的基础上,当时湛江4所最好的学校创办了湛江一中,“培才”作为学校名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培才学校的殷实家底让湛江一中迅速崛起,早在1958年,它便成为省重点中学。 尽管“培才”被尘封,但由于那段阅读(19354) 回复(3) 查看全文>>
- [2012-10-26]18岁湛江男孩的篮球故事 下一步目标打进CBA [图]新浪微博粉丝:@邹志超_ 职业:学生 籍贯:遂溪 座右铭:无论怎样跌倒,都不会放弃篮球梦。 文/记者卓朝兴 实习生郑礼金 网友供图 曾经梦想过代表遂溪去打篮球赛,2008年就实现了;曾经梦想进入湛江队,2011年也实现了;现在,他的梦想是代表广东队参加比赛;下一步,是cba(微博)甚至nba(微博)……日前,一个叫邹志超的18岁遂溪男孩,通过微博联系上本报记者,讲述起自己的“篮球故事”。 结缘:8岁那年爱上篮球 8岁的时候,邹志超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篮球比赛,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了,随后,他让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篮球,从此球不离手。12岁之前,邹志超的球技,都是通过电视模仿而来的。 他每天抱着一个大大的篮球,站在篮球场上,不断地运球、投球、捡球、运球、投球……累得不亦乐乎。后来,叔叔介绍他去遂溪业余体校,启蒙教练余逊九当时给邹志超的评价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篮球运动员”。从此,邹志超一路打下来,成长为湛江市青少年篮球队的队长。 邹志超球技出众,其特点是速度快、中投好、传球出色,是一名优秀的组织后卫。当初,刚进湛江市队的时候,邹志超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运动员。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虚心求教学习,进步神速。不仅成为球队的主力,还被推举为队长。邹志超说:“在生活中做队友的好朋友,在球场上做精神领袖,这是我对队长的定义。我们一共有12名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县区,可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为湛江篮球争光!” 痴迷:瞒着家人通宵练球 刻苦训练,生活上关心队友,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就是邹志超。教练对他也寄予厚望,不仅严格要求他,还让他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滋味——帮忙训练“00后”小运动员。邹志超原本就是一个大男孩,大男孩教小孩,让邹志超体验到了更多乐趣。 邹志超的体型偏瘦,一看到胖乎乎的小运动员,他就觉得十分的萌。对于训练刻苦的小运动员,他不止地称赞:“他们都很可爱。看到他们那么努力,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邹志超回忆,自己在12岁的时候,在一次比赛中跌断了右手骨。休养期间,他竟然瞒着家人偷偷跑出去和小朋友打球。右手裹着石膏,包着纱布挂在脖子上,左手笨拙地运球、传球。2个月的休养,右手打不了球,他就练习左手运球。现在,邹志超左手运球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 在很多同龄人偷偷瞒着家人去网吧通宵玩游戏的时候,邹志超曾有过瞒着家人阅读(4637) 回复(3) 查看全文>>
- [2012-10-26]徐闻县红营小学英语教师梁艳珠 :甘赴清贫的靓女 [图]每天回到学校,最喜欢听到学生们远远地叫一声:“老师好!” 她与城里的“80后”姑娘没有两样,穿戴时尚、略有漂染的长发飘飘。这形象与我们想象中的普通乡村教师似乎有些距离。但她的的确确是一名在农村从教三年多的乡村教师,她是湛江徐闻县前山镇红营小学一位英语老师。 徐闻县红营小学英语教师梁艳珠 全校唯一的英语老师 梁艳珠今年30岁,她从徐闻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毕业后,她来到中山市三乡镇南峰学校教小学生英语,2008年她选择了回到徐闻教农村的孩子学习英语。 “在外奔波多年,始终没有家的感觉,我认为能回到家里,说上自己家乡话,才有种‘有家的感觉’。”2008年,徐闻县招考乡村教师,梁艳珠应聘考试,被录取后分配到徐闻前山镇一间乡村学校,当上一名乡村英语老师。 湛江位于广东的西部,徐闻又是湛江之尾,距湛江约100多公里,徐闻前山镇又是徐闻最西面。每个星期,梁艳珠就从徐闻县自己的家里出来转一趟“摩的”来县城,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来到前山镇,又再转一趟“摩的”,才来到红营小学。她是全校唯一一名英语教师,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都是她的学生。每个星期周末她回徐闻,一来一回,路上需要三四个小时。 回到徐闻,离城市生活远了。她在中山市工作期间,月薪约有两三千元。从中山回到偏僻、贫穷的徐闻前山镇,一开始还真不适应,有种失落感。一方面是收入大幅度下降,当时,她每月拿到手里的工资仅890元。近年来,工资有所增加,但也只有1300元,“上个月,不知怎么扣了100元,才拿到1200元。”她告诉记者。 最爱听那一声“老师好” 不仅是收差异太大,在生活上也让她很不习惯。在中山时,她吃住在学校,仅需负担100元伙食费。而她到前山当乡村教师要自己动手解决一日三餐。 在城里,买菜很方便,在农村,这却成了麻烦事。 当地农民多是种植甘蔗、菠萝或打鱼。当地仅有一个早市,早饭前便收市了。“我和一位女老师到早市买菜还要翻过一个山头,一次买阅读(7093) 回复(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