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飘雪儿
389
帖子
629
积分
11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44447
  • 今日访问:119
  • 注册时间:2012/5/12
  • 上次登录:2014/10/30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 [2012-11-13]逆反心理为何使孩子与父母作对
          做父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十五六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有的能持续好几年。这种“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逆向反应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明显,精神分析理论把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而在心理学上则称为“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主观方面来看,青少年到了青春期,思维方面由童年时的形象思维渐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方式。伴随这诸多方面变化的一个特殊转变是“自我意识”的逐渐清晰和“独立意识”的日益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但是他们的世界观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显示自己的“成人感”。   (2)从客观方面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是由于教育不当所造成的。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绝对优越的,可是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敬畏感”。教师一旦过多地“告状”,很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随着青少年的一天天成长,父母的担心也越来越多,总是担心孩子做错什么。可是对孩子管教越严,他们就越不信任父母。   “逆反心理”虽然给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   1、思维的批判性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品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2、好胜心   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应该说是他们心理上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突破”,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3、求异思维   “逆反心理”有时就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学生
    阅读(5569)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2-11-13]夫妻吵架不能碰的红线
    吵架是门艺术。有的人在吵架中成长,有的人受了伤,有的婚姻日益和谐,有的伴侣毅然分离。其区别就在于,争吵时,双方有没有把握好度,是否越过了以下8个夫妻之争的红线。   别用否定语气。“你从来不关心孩子”、“你总是忘记重要的事”,这些话都是在否定对方为婚姻、家庭做出的努力。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否定对方角色的话,如“同事老公比你强多了”;抹杀对方价值,如“你什么都干不好”;表达消极期待,如“过不下去就别过了,离婚”——都是严重影响婚姻稳定的“气话”。事实上,只有感受到了对方的重视和肯定,感到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正面回馈,才会以积极态度去响应。   别牵连“第三者”。发生口角时,只要和对方有关的人,无论父母朋友,还是同事邻居,都可能被视作“一丘之貉”。一肚子的怒气也会波及到这些无辜者,“我们买房,你爸妈都没出钱”,“你朋友除了哄你花钱,骗你出去玩,还会做什么”……英国心理学家指出,吵架时牵扯出亲朋好友,会将战场扩大。   不要无中生有。“你从来不问我的意见,老是自作主张!”“随便你!不管我做什么,你都看不顺眼。”小郑让丈夫订台新电视,到货后,她又开始埋怨丈夫不尊重自己的意见。一场内战就此爆发。这段对白是“无中生有”的典范,根源就在于沟通不畅。上海幸福生活婚姻咨询公司顾问冷丽指出,聪明的妻子要懂得给丈夫吃“糖衣炮弹”。与其怒不可遏地指责对方,还不如晓之以理。比如,“你买的东西很好,我不开心只是因为自己没帮上忙,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尽力。”   不迁怒。经常能听见有些夫妻抱怨对方,“都是你害我发脾气,丢人了”或“都是你唠唠叨叨,害我错过了重要电话”。但自己犯的错要自己承担,不应迁怒于爱侣。王裕如指出,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坦然地显露真实的自我、想法和感觉,而不会被讥笑、拒绝或迁怒。   往事不再提。这容易把“芝麻”吵成“西瓜”,最后难收场。要避免这一问题,夫妻应该“约法三章”,约定“1个月前的过错一律不再提”。如此,双方都感到能“重新开始”,不必背负过去犯错的重担。   “离婚”不要挂嘴边。夫妻间的威胁和恐吓,破坏性最强。特别是有些妻子爱把“离婚”挂在嘴边。这是中年夫妻最忌讳的问题。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外面诱惑多,一吵架就说离婚,会让对方产生负面印象,觉得谁离开谁都能活,干脆离了算了。   
    阅读(4071)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2-11-13]孩子最想要的十种心理需求
    现在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物质选择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孩子最想得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物质,还需要:   第一件 爸爸妈妈的爱   这一件礼物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太简单的礼物,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孩子们要的爱,不是家长们取代一切的疼爱,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孩子们要家长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还要家长给他们完整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采访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件 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在我们的采访中,有80%以上的孩子对家长的这些行为表示不满。孩子也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 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 爸爸妈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
    阅读(3467)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2-11-13]已婚男人必知老婆心里的五个秘密
     一,女为悦己者容。    只要你们的婚姻没有出现问题,那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肯定是为了给老公看的,这根本不应该是个需要质疑的问题,可有时候男人的心理也很奇怪,老婆是个不修边幅的黄脸婆吧,男人会觉得没面子;老婆打扮得太漂亮吧,又怕老婆有二心。男人要是没有自信心又小肚鸡肠的话,真滴很可怕。要是男人酸不拉几冒出一句:“穿这么漂亮给谁看啊”,女人多半会回这句:“你管得着吗”,其实很多时候女人确实是口是心非的,女人肯定不会说是穿给你看的,因为面对一个笨蛋,女人一定会毫不客气的气你一下。 二,永远是你手心里的宝。   一个女人不管事业有多成功,外表有多强悍,内心深处都有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心,不管是大女人还是小女人,也不管到了什么样的年纪,都还是渴望被自己的老公一如既往的宠爱着呵护着。女人在生了孩子后,可能会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这并不代表女人就不爱自己的老公了,这时候男人如果因为莫名的失落感而疏远老婆真是太不应该了。那首老歌写得好,直到我们老得哪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三,婆媳问题,只是希望得到你的一点安慰。   婆媳之间有矛盾或发生不愉快的时候,男人心里明知道是自己老妈做得有些不妥,但就算是私底下单独面对老婆的时候还是选择沉默,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女人会把很多怨气都转嫁到男人头上。其实女人并没有男人想象中那么不明事理,婆婆是自己老公的妈,女人并不是真要男人去谴责自己妈妈什么,只是希望能得到男人的一点安慰而已,哄哄自己的老婆,难不成就是对自己老妈不忠不孝吗? 四,收到你的礼物,是一种幸福。   其实在一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能够收到老公送的礼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跟礼物是否贵重根本无关,只是有心和无心的差别。在生日或者纪念日的时候,一束花或一盒糖果,女人就算嘴巴里不说什么,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五,回娘家时,希望你能一起去。   每个男人在追求女人的时候,都会去未来丈母娘家做苦力献殷勤,那时期估计还就怕找不到借口上门呢,可是结了婚之后,特别是结婚多年之后,很多男人都不怎么愿意去丈母娘家了,可能是没有动力了吧。每回过年过节或者周末,我在小区里总能碰到回娘家的同学,多半是她自己带着孩子回来,问她们老公呢,都说不是在家睡觉就是出去玩了,她们眼里那抹淡淡的失落,或许只有女人能看懂。 
    阅读(348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2-11-12]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
    阅读(3702)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2-11-12]餐桌上应避免四件事情
          父母与孩子一起吃饭,怎样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餐桌氛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天餐桌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它对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吸收的不仅仅是食物,同时也感受着父母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孩子吃饭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有损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孩子吃饭是一个渐进学习的过程。父母不仅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也要尊重孩子的习性和需求。在生活中,对孩子挑食、偏食、吃得少等等情况,一些父母的做法比较简单,多采用强制方法,导致孩子对吃饭产生排斥心理,这就需要做一些科学的改进。 在餐桌上,有几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   1、恐吓   当孩子不愿吃饭的时候,有些父母心情急躁,大声呵斥孩子:“你再不吃,看我怎么收拾你。”等等。象这样的恐吓以及辱骂,会让孩子感到十分紧张,从而更加抑制食欲,孩子勉强吃完,也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影响消化。若是经常如此,则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有些人甚至因为童年时被强迫吃某种食物,成年后对它产生不适反应。   孩子的胃容量比较小,与成人相比,适宜少食多餐,父母应控制好孩子吃点心与吃正餐的时间间隔,让孩子按规律进食,易于形成习惯。孩子不愿吃饭,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另外吃过零食了,也可能是玩得过于兴奋了,如果只是偶尔发生,父母最好予以宽容,并且对他说明错处。习惯不等于机械,有弹性的生活才更符合人的本性。如果是经常发生,则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孩子的生活规律,而不能简单斥责了事。   2、忆苦   大多数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偏食现象。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有些父母往往喜欢“忆苦”,如:“你连玉米也不吃,你爷爷那时候,连玉米杆子都要煮着吃呢,真是不知福。”或者是“你这不吃那不吃,你看看边远农村、灾区的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没有,该让你到那里去饿一下才知道。”   这样的“忆苦”教育,尤其被一些年纪大的祖辈所常用,但是,对于没有切身体会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会为这种说辞所打动,只会增强内心的叛逆和抵触。   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并不十分科学。众所周知,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营养均衡很重要,但是,忽视孩子的口味,强迫孩子什么都吃,并不是维持营养均衡最适宜的方法。孩子的先天体质并不一样,后天的饮食也各异,这就导致了孩子体内某些元素
    阅读(3638)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2-11-12]4种谈话方式孩子最讨厌
    (一)唠叨型       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然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你。 ◎ 小提示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认为: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他能改吗?若有这份觉悟,他还叫什么孩子!        其实相反,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二)迁移型       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富有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爸爸妈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恶劣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恶劣。 ◎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三)提审型        刚发现一些苗头性现象,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单独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样孩子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测而大为恼火。       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 小提示     
    阅读(3327)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2-11-12]10种处罚孩子的教育招数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呢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
    阅读(3055)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2-11-05](分享)从孩子的表现中看自己的教育方式
    1.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 2. 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 3.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4. 如果您的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5. 如果您的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6. 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7. 如果您的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您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8. 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您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9. 如果您的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10. 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11. 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12. 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13. 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14. 如果您的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 15. 如果你的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阅读(2644)  回复(3)   查看全文>>
  • [2012-11-01]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从宝宝降临妈妈肚子里那天起,妈妈就对宝宝充满无限疼爱。然而当宝宝把妈妈弄得筋疲力尽,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或多或少会对宝宝出言不逊。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责骂,在宝宝心中可能会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妈妈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给别人!”“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他。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永远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正确方法: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来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导致宝宝不安   “我告诉老师去!”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   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正确方法:宝宝做错事情,妈妈应及时帮他纠正,并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不顾宝宝的能力,提出过分的要求   “快一点!”“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点!”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连这个也不会!”宝宝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做。责骂多了,宝宝会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确方法:妈妈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在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阅读(2142)  回复(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