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2011-04-30]电动车逆向不按道行驶扣车本报讯 记者陈凯杰 特约通讯员雷鹏报道:市公安局开展大兵团整治市区交通秩序的集中统一行动昨天开始。不少市民对警方查扣电动车存疑问,他们纷纷致电本报咨询,哪类的电动车才被扣,是不是超标的电动车不准上路? 昨天,记者跟随警员一起采访时,就这些问题咨询。交警部门表示,这次行动重点是针对电动车的逆向行驶、不按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无论电动车是否超标,只要有这2类违规行为,警方将扣车。 也有市民询问,为何摩托车违章时不一定扣车,但违章的电动车则一律扣车呢?警方解释,摩托车由于有相关的驾照和年审,警方只需要扣留相关证件就可以;但电动车的驾驶者没有任何证件,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警方暂扣违规的电动车,市民需携带相关的购买发票前往交警部门接受教育。 首日暂扣违法车辆近200辆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雷鹏报道:针对近期市区交通违法现象有所反弹,为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确保“五一”节日期间我市社会治安平稳和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市公安局决定利用28日、29日两天时间,抽调600名警力开展大兵团整治市区交通秩序的集中统一行动,以巩固前期整治行动取得的阶段成效。 4月28日,交警部门根据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联合多警种开展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统一行动,分别在赤坎、霞山近20个重点路段及路口开展交通整治,主要针对摩托车冲红灯、逆向行驶、超载驾驶、不戴安全头盔;电动车逆向行驶、不按车道行驶、违法载人及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据统计,行动当天共出动警力600多人次,暂扣各类违法车辆195辆,其中二轮摩托车(含超标电动车)176辆、三轮摩托车4辆、小车3辆、人力三轮车12辆,拘留无证驾驶人员14人。阅读(1099) 回复(3) 查看全文>>
- [2011-04-25]转——十年间祸不单行 打工妹独撑悲苦一家父亲瘫痪、母亲智障、大哥病逝、二哥精神失常、弟弟支气管扩张……这些苦难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难以承受。然而,这种种悲情竟然在十多年间全部降临到一名弱小女子的身上。 庞妹仔,今年23岁,坡头区官渡镇黄泥埇村人。近日,记者走进她的家里,入目之处尽是一片凄凉:地砖、墙壁破损,头顶是几盏亮不起的白炽灯和裸露的电线,家里找不出一件值钱的家具,厨房烧火连煤都没有,只有大量的树枝和落叶。88岁的奶奶盖着被单蜷缩着躺在铁架床上,17岁的弟弟趴在凳子上,边写作业边不停咳嗽。 看着如此境况,记者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沉重。庞妹仔面带着愁容,手忙脚乱地为众人寻找坐的地方,然而却发现家里连一张多余的凳子也没有了…… 据了解,1996年,庞妹仔的爸爸做生意时出了车祸,经过长达半年的治疗,前后花费了十多万元,虽然救回一命,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本来生活还算小康的家庭一下子掉进深渊,不久后,她的大哥病重,因无钱治疗而离世。 “可老天爷丝毫不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大哥病逝后,二哥受不住刺激,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经常打骂奶奶,最后只能入住精神病院。”庞妹仔的眼角开始闪动泪花。 为了还清家里的债务,当时年仅13岁的庞妹仔开始外出打工,独自撑起这悲苦一家。她当过4年保姆给人带小孩,后来又到市内某酒店当服务员,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本以为生活虽然辛酸但总算能看到方向,可没想到的是,病魔再一次找上了这个家庭。 “去年11月份,弟弟庞茂华被检查出支气管扩张,如不尽快手术可能危及生命,奶奶心急之下也病倒了。”说到伤心处,庞妹仔泣不成声。“医生说,做手术大概要1万5左右的费用,可是我怎么拿得出这么一笔钱?”记者了解到,由于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庞妹仔多年打工和省吃俭用的钱已经全部用来支撑家庭和供弟弟读书,生活又再一次把她逼到绝境。 “每次在学校看到弟弟为了避免影响别人上课,辛辛苦苦地憋着尽量不咳出声音,我的心就在滴血。”走过了十年的坎坷人生路,庞妹仔还有多少阅读(1119)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1-04-18]霞山海滨公园门口发现一被丢弃女婴4月16日清晨,霞山区海滨公园门口边的绿化带上发现一位弃婴,引起了路上的关注和好奇。 当日早晨6点左右,这位婴儿的啼哭引起了一位正在周围搞卫生的中年女环卫工的注意,原来这是一个刚出身的女婴,当时已奄奄一息,面色腊黄,眼睛紧闭,嘴唇干燥,哭声已相当微弱,这位女环卫工放下手中扫帚,立即将弃婴抱在怀里,给婴儿母亲的温暖,襁褓中婴儿渐渐恢复平静,这让环卫工及路过的一些好心人得到了一丝安慰。 一些好心人在竞相拨打了“110”报警和“120”急救电话,海滨派出所陈所长和蔡民警接报后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女婴身上没有出身证明等物件,但在包裹婴儿蓝色花绒边发现10多元钱;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出动救护车,经检查,这位女婴身体无病,目前已由海滨派出所民警送到市福利院哺育。 评论 本文来源于湛江新闻网:http://www.gdzjdaily.com.cn/gdnews/content_2011041604.htm阅读(907) 回复(3) 查看全文>>
- [2011-04-14]转晚报--四岁男孩患肝癌 谁能伸援助之手?3月6日,对徐闻县城北乡西埚村村民黄小宁家来说,是个痛苦不堪的日子。他4岁的儿子小栋辉在医院确诊患了肝癌,属中期。 黄小宁今年37岁,是个贫穷人家。2006年,儿子小栋辉的到来,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但不幸却悄悄降临了:去年5月份,小栋辉吃完饭后开始呕吐,黄小宁把儿子带到乡村医院检查后说是肠胃炎,给了一点药。但7天后,儿子又出现饭后呕吐状况,黄小宁继续给儿子服治肠胃的药,小栋辉症状时好时坏,黄小宁以为是小毛病就没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6日,小栋辉呕吐得非常厉害,黄小宁慌了,急忙带小栋辉到湛江某医院检查,确诊结果是小栋辉患了肝癌,属中期。 医生建议黄小宁立即带孩子到广州大医院动手术,但手术等治疗费用需要10多万元,这对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黄小宁一家来说,谈何容易?就在他不知所措时,村里的乡亲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几天功夫就为他捐款3万多元。有了这笔钱,黄小宁带着小栋辉住进广州某医院等待手术。黄小宁对记者说:“本来手术定于4月2日,但由于欠缺手术费,只好往后推。孩子患肝癌属中期,医生说,如及时动手术,孩子生命有望保住,但对手术费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希望社会热心人士能帮帮我们,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 开户名:黄小宁 邮政银行卡号:6221885915001878227 记者梁染渠阅读(90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4-14]转——奶奶捡垃圾为白血病孙儿攒钱数天只喝水
拾荒奶奶郑月娥病床边守候孙子莫文熙。通讯员供图 本文来源于湛江新闻网:http://www.gdzjdaily.com.cn/zjnews/zjsociety/2011-04/14/content_1364716.htm 六旬奶奶捡垃圾为白血病孙儿攒钱 10岁男孩莫文熙仍需3年化疗,爷爷奶奶为省钱有时连着几天不吃饭只喝水 来自雷州的10岁男孩莫文熙,天天躺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苦盼家人尽快攒够钱为他治病,让他可以重回学校。然而,他所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所需的是超过30万元化疗费用。无计可施之下,年已六旬的奶奶郑月娥,每天在医院旁边捡垃圾卖破烂来为孙儿筹钱。如今,尽管老奶奶的腰肌已严重劳损,连走路都有点儿吃力,但她仍坚持每天走数公里的路,为的只是那相对来说如杯水车薪般的50元。爷爷和奶奶有时连着几天都忍着不吃饭,饿了便只是喝水。 康复治疗费用仍需30万 “咱们什么时候能攒够钱?我想快点把病治好,回学校上课……”昨日,新快报记者来到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六楼的血液科病房,正在输液的文熙,有气无力地重复问着身旁的爷爷。饱受化疗折磨的他,头发已全部掉光,终日戴着鸭嘴帽,憔悴得让人心疼。 文熙的爷爷告诉记者,孙子本来在雷州市东里镇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去年初的一天,小文熙忽感身体不适,后脸色持续苍白,还开始发高烧。鉴于病情异常,当地的医生建议他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其后,文熙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称其需接受化疗。几个月下来,每疗程高达2万元的化疗费用,便花光了文熙家所有的积蓄。到目前为止,文熙已花了30多万元的化疗费用,且更起码再需要3年的化疗治疗才有望康复,而这至少仍需30万元。 由于除了出海打鱼外,文熙的父母还得终日东借西凑为儿子筹钱,所以每次文熙到广州化疗,均由年过60岁的爷爷和奶奶照顾,而两老为了省钱,更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有时连着几天都忍着不吃饭,饿了便只是喝水。 爷爷的药钱都省给孙子 为了能尽量筹到更多的钱,除了照顾文熙外,奶奶郑月娥一有空便会到医院周边捡一些可以卖的垃圾。“每天三次,一个个垃圾桶去翻”,郑月娥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哭了起来,“文熙爷爷有糖尿病,之前一直靠吃药控制病情,但文熙患病后,他连吃药的钱都省了给孙子,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靠每天去捡破烂。” 郑月娥说,刚开始时由于没有经验
阅读(932) 回复(2) 查看全文>> - [2011-04-13]去福利院活动注意事项【福利院活动注意事项】 (1)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应以平常心态对待孩子们、奉献真诚爱心。活动中,志愿者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提及其身体缺陷、残疾、身世等敏感话题,若是出于关心和帮忙,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询问召集人或福利院老师。 (2)志愿者自身必须严格约束自己,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不得影响和破坏福利院正常的生活和秩序。如:与孩子谈话时应尽量蹲下或弯腰,不要让孩子仰着头和你说话;派发礼物时应有秩序,尽量让孩子排好队。活动结束后,应教导孩子自觉清理操场垃圾,借以教导孩子们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 (3)因考虑到福利院孩子的心理因素,请志愿者尽量不要带自己的孩子参加活动。若志愿者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福利院孩子交朋友的,请和活动召集人联系沟通,经活动召集人审核通过后再参加活动。若发现欺骗或隐瞒,以关爱福利院孩子为名而进行负面教育之实的,将一律婉言劝退,并列入爱心活动黑名单。 (4)福利院部分女孩子已经长大,处于青春期时心理将比较敏感。请男性志愿者留意,和小女孩们玩闹时要有所顾忌,以避免孩子们误解。 (5)志愿者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应尽量配合活动召集人,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召集人在组织活动时,会统一购买小份量的礼物食品。其他志愿者无需自带食物参加活动,以避免吃零食过多影响孩子们正常的就餐时间。 (6)所有志愿者绝对不允许私下给福利院的孩子零花钱。在福利院的大环境里,金钱只会对年纪还小的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在孩子之间互相产生猜疑。(比如怀疑:你偷了我钱什么的)。所以不要用金钱来表现对孩子的关爱。 (7)所有志愿者未经院长许可,不得私自带福利院孩子离开福利院。 (8)志愿者若患病,请等痊愈之后再参加活动,以防不慎将病菌传染给孩子们。 (9)活动过程中,在福利院内不得拍照及录制影音文件(获得院方领导批准的例外)。参加大型的户外出游主题活动,经过福利院老师的允许方可拍摄照片。 (10)郑重说明:不得传播有孩子面孔的大特写照片到互联网或做其他用途。所有人都有责任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权和肖像权,莫因流传在外的照片给福利院孩子造成困扰和伤害。阅读(2432)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1-04-13]转湛江晚报--老人无助 栖身小木船本报讯 记者陈凯杰 记者协理魏志华摄影报道:“在霞山观海长廊绿塘河边,停靠一艘破旧木船;船里面竟然住着一名80多岁的老婆婆。”上周六接到读者报料,记者到现场调查采访。 记者来到观海长廊绿塘河,远远就看到这艘旧木船,船上有一些捕鱼的工具,还可以看到一双蓝色的拖鞋,一个瓦煲。阳光下,木船内舱特别阴暗,但记者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躺在舱内。记者向木船喊话,但没有回应,也没见船上有任何动静。 附近居民纷纷告诉记者,船里住着一名80多岁的老婆婆,是他儿子半个月前将她送来的,老婆婆儿子年约60岁,对他们说他是渔民,平时一家人靠出海捕鱼为生,在市区没有房子,住的地方是租来的。由于母亲白内障看不到路,耳朵又聋,房东不让她住,他就花几千元买了这艘旧木船让母亲栖息。 据街坊说,老婆婆的儿子每天早晚为母亲送来食物,但记者守候多时也没有等到他,没法了解更多的信息。4月的港城,白天的温度平均在25度,已经很闷热。难以想象住在这里的婆婆将会是怎样的感受?阅读(804) 回复(4) 查看全文>>
- [2011-04-11]今天志愿者小珊珊上《湛江晚报》喽下面的是转发珊珊博客里的内容哦: 谢谢晚报的记者林艳芳和罗红波的报导。辛苦了! 谢谢朋友们的关心,看到报纸之后,都纷纷打电话来关注了! 其实也不是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上的报纸。学艺的孩子很多,成就比珊珊大的也大有人在。但无论怎样,对珊珊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鼓励。谢谢大家对珊珊的支持! 相关新闻链接:http://szb.gdzjdaily.com.cn/zjwb/html/2011-04/11/content_1485866.htm阅读(1194) 回复(9) 查看全文>>
- [2011-04-02][2010感动中国人物]“警界保尔”孙炎明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 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主持人:他和他的同事他的同行,都不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他的工作对象 也很特殊,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就像 享受着生命。 2010年1月29日,浙江东阳看守所的叶某最后一次离开了囚禁他的监室,被押往法场,因为杀死了自己的妹夫并残忍分尸,被判死刑。然而,在押赴刑场的最后时刻,他突然向法警提出一个要求。想见一个人最后一面,这个人就是看守所的管教孙炎明。 孙炎明:我说你还有什么事,他说孙管教,谢谢你。平平静静地死去了,他从心底确实是认罪伏法了。 叶某曾经是东阳看守所最为头疼的重刑犯之一。 同监室的赵某:他是杀人分尸。他思想冲动的时候,心想我哪怕在里面掐死一个,我等于是赚了一个。 这么一个曾经刺头的死刑犯为什么会对一个看守所管教心怀感激,并能够平静地面对法律的惩罚呢?孙炎明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囚犯:我好像记得我进来的时候,他头上有一个很大的疤。 赵某:我只感觉奇怪他后脑怎么没头发呢? 如果不是这个无法掩盖的脑后的伤疤,谁也不会相信,这个成天乐呵呵的孙管教在五年前就被发现得了"脑癌"。 医生:他是一个靠近颅骨的一个鳞癌。 孙炎明:打击也很大,那时候想现在死掉了,看样子太早了吧 确实有一点绝望。 但在给了自己一小时的绝望之后,孙炎明做出了一个决定。 孙炎明:这样子去死去吧,好像是不行的。 2004年起,孙炎明前后经历了三次大手术,等于三闯鬼门关,但是,只要治疗一结束,他就立刻赶回看守所上班。就在这时,索性破罐破摔的叶某不服监管,整天大吵大闹,孙管教主动把他调到自己的监室,并深情地跟他谈心。 孙炎明:即使你今天判了死刑,你还没有枪毙,可能比我活得长。我说我是得癌症的,我说今天跟你讲过了,明天就死了。 孙炎明:我们讲就是你死刑判了,你的遗产是什么东西,今后假如你儿子大起来,到我们东阳来了,了解你的情况的时候,你叫我们怎么去和他讲。 也许就是这句大实话,启迪了叶某最后的良知,在后来的监押岁月里,直到行刑那一刻,叶某都努力改过自新。不仅叶某,许多其他的有轻生念阅读(721) 回复(1) 查看全文>>
- [2011-04-02][2010感动中国人物]刘丽 "最美"洗脚妹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 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您正在收看的是蓝色经典·天之蓝杯《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好多年前有一首歌,唱的人很多,名字叫《姐姐》。里面唱到,姐姐 我想要回家,请牵着我的手,我不再害怕。这首歌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歌好听,还在于姐姐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短片:刘丽 30岁的刘丽在厦门的一家足浴城上班,每天蹒跚走过长长的走廊给客人端水洗脚做按摩。 这个被人们称作洗脚妹的姑娘,这些年资助了上百个贫困的学生。 刘丽等的这个孩子叫邵春梅,在她8岁时,父母便都因故去世,家中只剩下80多岁的爷爷和一个弟弟, 2007年,刘丽通过厦门妇联得知情况后,负担起了邵春梅和弟弟的学费 ,4年来,刘丽经常会来看姐弟俩 。 邵春梅: 她就像我的姐姐,对我很亲切,然后就是好像很久的老朋友一样,然后我也很喜欢跟她一起玩,因为跟她在一起玩的话,我会忘掉一些烦恼。 看着眼前的景象会让人有一种这是一家人的错觉 那么刘丽为什么要帮助原本素不相识的人? 她 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丽出生在安徽颍上县,是家中的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由于贫穷,1994年,只有14岁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刘丽便辍学出门打工了 。 很多家长都在那边哭,掉眼泪,都舍不得,我就说,我说你们不要哭了,哭什么,我们出去赚钱你们都回去吧,赚了钱可以让我弟弟妹妹都能读书,让这个村庄里面也能出两个大学生。 刘丽辗转去了武汉,北京 江苏,1999年 她来到了厦门。身上的钱很快没有了,刘丽甚至卖掉了从记事起就没有剪过的头发,用卖头发得到的30块钱维持生计,直到一个老乡介绍她进了一家足浴城。 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很痛苦,都磨水泡破了都会一直流血,流血了再去练练练然后就长茧了,手指头很硬,女孩子的手,你把你手指头伸出来你看看,都没有这么硬梆梆的。 苦和累是难免的,毕竟这份工作能够让她生存下去了,但让刘丽没想到的是:她寄回家的钱让老家人对他的工作浮想联翩,流言蜚语让父母对刘丽也产生了误解,那一年底,回家过年的刘丽,被父母骂出了家门。 在外面怎么样受苦受累,受人家的气,我都觉得忍一忍就过了,因为我还有一个家,因为家里需要我。阅读(897) 回复(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