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 [2024-07-11]情系粤西,戏传八方——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推进乡村振兴,保护和继承乡村优秀文化遗产,7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在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营仔中学召开,“梦启瞭望”突击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25名队员奔赴营仔镇开展社会实践,以青春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书记易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辅导员老师赵欢、侯美、张芸凤、杨一帆、罗锦萍以及“梦启瞭望”突击队全体队员参加会议。 “梦启瞭望”突击队作为“乡村振兴促进团”,以“情系粤西,戏传八方”为活动主题,以线下实践的形式,在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开展“我是乡村‘新媒人’”项目,根据营仔镇目前的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相关文献、收集相关材料,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将用制作系列微视频、开展网络直播等方式推广粤西白戏,全面科学收集好粤西白戏资料,深入挖掘出属于粤西白戏的独特文化底蕴以及适合粤西白戏发展的道路,助力粤西白戏的传承,促进粤西白戏的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本队伍的力量,为保护、继承和弘扬粤西白戏文化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梦启瞭望”突击队队长们首先详细介绍了队伍情况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以及工作安排,队伍各小组组长分别介绍组内的工作任务,队伍安排合理,分工明确,为顺利开展粤西白戏调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我要为你们点赞。”看到突击队队员们都能积极乐观应对实践活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易贤副书记说道,“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经验和能力,真正参与到生活实践中来,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易贤副书记指出了“三下乡”的实践意义,肯定了突击队队员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突击队队员们实践的动力,激励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粤西白戏的传承活动中,推动乡村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 会中,赵欢老师根据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对突击队提出了以下四点指导和要求。一是由于实践地点距离镇政府很近,建议突击队跟镇政府对接,与镇政府合作一起开展本次粤西白戏文化调研传承活动;二是建议突击队在实践过程中记录并撰写新闻稿,将新闻稿投稿到各大媒体网站和公众号,以此方式促进白戏文化的宣传;三是建议突击队在调研实践过程中多积累素材,多拍照片和视频,为此后参加相关比赛做好资料准备;四是提醒突击队员们要注意安全问题,预防不良天气。赵欢老师为粤西白戏文化传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突击队开展实阅读(669)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4-07-11]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召开,为白戏调研绘就希望为了解和关心本校“梦启瞭望”突击队的三下乡具体情况,提振队伍实践调研信心,更好地传承粤西白戏文化,2024年7月11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易贤副书记带领老师们来到廉江市营仔镇同“梦启瞭望“突击队的全体队员召开了主题为”情系粤西,戏传八方“的座谈会,让队员们受益良多。 会议前,由于天气炎热,副书记和老师们便率先从车里拿出了给我们准备的夏日解暑礼品,有瓜果凉茶等等,改善了队伍的生活条件,为队员们今后开展实践调研工作提供了生活物质上的支持,同时也代表学校对我们“梦启瞭望“突击队表达了关心与帮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被学校时刻挂念的温情。 会议伊始,副书记和老师们认真翻看了我们的相关资料,对我们的队伍情况以及实践调研安排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队长、副队长以及各组组长也积极地与副书记老师们沟通交流对接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本团队的目前概况。在会议中,易贤副书记首先仔细询问了我们在三下乡过程中在生活上、安全上所遇到的困难,不仅提出我们的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应朝着生动的、有活力的、能引起关注的方向出发,并且对于我们此次的三下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他目光切切、语气欣慰地说:“我要为你们点赞!”这句简短却充满了力量与期待的话语反复地出现在他的发言中。他还说:“三下乡的环境艰苦,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队员要吃苦,但我们来实践调研的勇气可嘉、精神可嘉。”易贤副书记的字字句句都对我们初来乍到的不安与无措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缓解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朌、学校对我们的深厚希望,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学校对我们队伍的支持一直都在身后,从未离开。 接着,赵欢老师在了解过我们队伍情况后针对种种问题提出了他的建议,为我们今后如何增强推广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面问题以及实践调研工作进程的推动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他认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新闻这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巧妙利用与镇政府距离较近这一大优势,积极主动与镇政府搭线联结,打通队伍、粤西白戏、政府这一条线,运用多种宣传方式齐头并进、多管齐下的方式,保证我们的实践调研对象——粤西白戏得到更多人们关注的目光,以此来大力推动粤西白戏的传承与保护,并且和文化宣传相关性质的比赛都可以去参加,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为粤西白戏传承与保护寻求新路径,为其提供更加多元的展示舞台。 与此同时侯美老师与张芸凤老师也在实践调研活动的形式方面,建议阅读(507)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4-05-16]以系统思维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系统思维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黎锐楷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范式的赞新思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表达。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方法,以系统思维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谋划深化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不断增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赋能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思考。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的,是遵循一定发展规律和经历若干发展阶段的。回顾人类历史进程,从机械化到电气化、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每一次生产力的技术性革命和颠覆性创新,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极大地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极大地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思考,就是要从生产力历史演变中吸取经验教训,发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科学预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提出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增强工作的未来性、预见性、创造性。 一方面,以系统思维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核心,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推进核心科技和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面向前沿领域及早介入,以超长期战略定力谋划关键性、突破性、原创性技术的集体攻关,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另一方面,以系统观念防范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密切关注技术进步背后的伦理风险、政治绑架和工具异化,高度警惕西方技术围剿、技术脱钩和技术封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审慎思考、综合研判来自各方面各领域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隐忧,提前尽早留有应急先手和化解预案,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 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局性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系统工程,是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局性谋划,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下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特征和意义,面向发展具体问题,提出有效融入方法,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阅读(1046)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白戏进校园,文化炫青春8月21日下午,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的营仔中学,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调研非遗白戏进校园的开展状况。 首先,校园中间有一块白戏园地。实践队伍一进入白戏园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这些雕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白戏表演场景,有雕刻表演人员操作木偶的雕塑,也有雕刻弹奏乐器的雕塑。这些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置于雕塑之中,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粤西白戏,身临其境。 在雕塑后面,有一整面属于粤西白戏文化的介绍墙。墙上介绍着粤西白戏发展史,粤西白戏的传承人,白戏木偶和脸谱,白戏人物行当及白戏唱腔。学校设计白戏雕塑和白戏文化墙的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粤西白戏文化氛围。在学生们置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认识白戏,了解白戏,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白戏的兴趣,因为喜欢白戏,所以学习白戏。非遗白戏进入校园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践行在方方面面,渗透在学生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让白戏文化影响学生们。 除了在校园建设方面设立了白戏园地,非遗白戏文化进校园还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在校园内开设白戏特色课程。白戏特色活动课程是由学校和政府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整合教育资源,在中学内设立白戏活动室,邀请粤西白戏的传承人和粤西白戏的剧团艺人们作为授课老师,为学生们讲授白戏知识。以此来推广,宣传白戏文化。开展校园白戏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认识和学习白戏文化。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系列有关非遗白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例如可以举办有关白戏文化的校园艺术节,学生们可以创造有关粤西白戏的绘画,手抄报或是黑板报。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创编具有白戏文化特色的舞蹈。也可以开展“我与粤西白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们抒发他们对粤西白戏的真情实感。由此,才能让粤西白戏进校园这个项目真真正正地落实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学生们的心里。 粤西白戏进校园,属于宣传白戏文化的一个新方式,这离不开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白戏传承人的努力,也需要像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这样千千万万的学生队伍来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1222)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文化瑰宝不可失,非遗白戏需长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成就的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并不仅仅对于人类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彩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2023年8月21日,为打造特色白戏课程,传承白戏民俗文化,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十余名队员来到了粤西白戏发源地——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到营仔镇营仔中学的白戏园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粤西白戏的历史,为粤西白戏的传承创新贡献新时代青年力量! 白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始称“竹筒戏”,因竹筒配击节奏得名。至嘉庆年间,白戏艺人收到各地戏曲影响,在演出时加进音乐节奏,敲击乐器也由竹筒改为木鱼等,从此改称白戏。道光年间,白戏发展进入兴旺时期,但之后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白戏艺术发展又较为缓慢,有所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白戏班进行登记管理,成立了廉江县(那时的廉江市称为廉江县)专业白戏木偶剧团,推动了白戏的发展。 白戏仔,从乾隆年间舞来,从曲龙村中走出,从小民歌发展到大戏种,深深地扎根于粤西这片土地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如诗如画的九洲江冲积平原上,乡间的白戏仔沐浴在晚霞的余晖之中,演绎着百年不变的经典。 放眼现在,人们对传承和创新粤西白戏的积极性不高,白戏发展受阻。为此,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白戏发源地,调查研究白戏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交出问题答卷。在青年与非遗的“双向奔赴”中,实践队渴望用青年人的敏锐碰撞古老的非遗技艺,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汇聚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在铸就文化新辉煌的事业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交出青年的优异答卷。阅读(1057)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白话唱佳音,白戏咏流传8月17日,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前往白戏的起源地——曲龙村进行调研,并拜访了粤西白戏省级传承人——黄土展师傅以及曲龙村村长。 在与黄师傅和曲龙村村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粤西白戏发展困境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当今自媒体时代文化的冲击,白戏的观众日益老龄化。年轻人对这些"老东西"早已置之不理,只剩下从前还喜欢白戏到现在仍然喜欢白戏的老年人。第二,学习白戏的艺人逐渐减少。学习白戏的艺人减少的最大原因,是以白戏谋生的手段不足以支持他们的生活。从前,一晚白戏的演出,演出人员们可以赚到相当于当时人们一个月的工资。现如今,一晚白戏的演出仅仅只有百来十块。就算是在行的白戏艺人,也在生活所迫下,流向了别的行业谋生。第三,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但仍然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让白戏艺人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了解到粤西白戏目前发展的状况后,我们队员对于如何传承粤西白戏的思路如下:第一,在政府方面,政府一是可以加强对粤西白戏的经济支持,同时也可以与高校建立“粤西白戏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广大师生中征集白戏艺术的科研课题,充分挖掘提升白戏的价值,使白戏艺术从理论研究高度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第二,粤西白戏传承人要适应现代人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就必须努力进行改革创新。要把木偶艺术和现代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白戏剧目,表演形式,更新演出设备,赋予白戏新的生命力,向社会向市场寻求出去。第三,不定期地在校园里举行白戏汇演活动,让白戏这门传统艺术走进青年学子中间,使更多的年轻一代认识白戏、了解白戏、从而热爱白戏。 在如今,想更好地传承粤西白戏的道路需一路披荆斩棘。阅读(969)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非遗传承需要关注“赤日炎炎似火烧,稻田禾苗半枯焦。汗如豆下饥又渴,恼无清风把扇摇…”这是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宣讲组成员今日去粤西白戏发源地——曲龙村走访的真实感受。 因为宣讲组需要收集大量的视频和照片来制作宣传短片,宣讲组成员一行五人,在睁不开眼睛的烈日下搜索着素材。 按照前一天晚上经过实践队队员们开会讨论所制定的计划,宣讲组成员先是在曲龙村的文化楼参观了村里的木偶存放处,栩栩如生的木偶吸引着成员们的视线,有龙威燕颔的皇帝,有意气风发的将军,有芳华绝代的千金,有老态龙钟的小丑,有奸诈狡猾的白面奸臣……除了古代的木偶,粤西白戏工作人员还结合了现代潮流,制作了极具现代艺术风格的木偶,有恬静似水的小姐,有玉树临风的大学生,有坚守正义的人民公仆,也有爱民如子的基层领导。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是曲龙村剧团们能想到的最好的适应时代变迁的办法。 “演出时间少,赚的也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了。”省级白戏传承人黄土展说到,眼里带着深深的遗憾——他亲眼看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使得自己从小所学的、所热爱的白戏渐渐走向了没落。在采访完省级传承人黄土展以后,宣讲组成员按照计划在曲龙村内取景,曲龙村有新房高大,也有瓦房破落——正如其它非遗传统文化一样,经济发展了,旧时代赖以维生的白戏文化已经被冲击的四分五散。 曲龙村的村民们想要保护非遗,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投入更多的资金,落实到每个人。但是仅仅靠国家的力量是无法破解这个难题,国家的支持只是外驱动力,白戏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内驱动力。粤西白戏的传承创新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需要更多热爱非物质文化的爱好者加入,同时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非遗的传承是技艺的传承,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播。非遗持久的更续,需要传承人的关爱、保护和代代相传,而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传承大军当中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扮演着这样huo那样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我都是传承人。阅读(107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关注粤西白戏,携手传承白戏2023年8月16日,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来到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进行实践调研。实践队十余名队员来到营仔镇文化站进行访问。在文化站站长和粤西白戏协会会长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粤西白戏在传承上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问题。大多数粤西白戏剧团是独自成立的,演出时间不固定并且集中在过节和诞期期间,剧团收入普遍较低,难以维系演员生活,所以大多数白戏演员有其他工作以增加收入。粤西白戏作为非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对其有经济补贴支持,但是资金大多补充记入协会账目,落实到各个白戏剧团还存在一些问题。二、白戏继承人的培养问题。营仔镇的营仔中学设有白戏培养基地,平日里会有白戏演员到基地叫学生们表演白戏,学生们都有所收获,但由于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本知识学好,努力学习,争取考上更好的学校,所以学生们难以抽出时间练习白戏。另外,白戏演员收入较低,所以人们对于学习白戏的热情并不高涨。三、宣传不到位问题。经查找,队员们发现在网络上能找到粤西白戏的资料并不多,在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媒体平台也很少见到白戏的身影。目前白戏剧团演员大多是四十到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对现代网络设备运用和网络平台运营方面都不熟悉,这也让粤西白戏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四、关于白戏项目建档立案问题。队员们从文化站站长的话中得知,因为电脑损坏的问题,很多电子版的资料、视频、历史介绍文件、白戏剧本等都已大量遗失,且因为记录保存不及时,难以找回。五、白戏创新转型问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很多白戏剧团都有对白戏进行创新改革,如自编自演剧本,给木偶装扮成现代的造型,演现代剧,推出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主题剧本等,希望通过这些创新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观看粤西白戏,了解粤西白戏,传承粤西白戏。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悄无声息地流失,人们很少把关注点放在这些非遗项目上,愿意接触这些非遗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的力量,队员们很高兴有机会能够接触粤西白戏,并为粤西白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关注粤西白戏,为粤西白戏的传承做出努力!阅读(1137)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粤西白戏值得传承与创新2023年8月16日,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对粤西白戏进行实地调研。在此过程中,他们了解粤西白戏的历史、观看粤西白戏经典视频、体验粤西白戏表演项目。 粤西白戏是广东省戏曲剧种之一,是用粤西白话演唱的民间小戏剧种,演出形式有木偶剧和舞台剧两种,主要流行于廉江、遂溪两县,是春节期间民俗庆典活动之一。清乾隆年问,广东省廉江市古商埠安铺镇一带民歌盛行,相距安铺六华里的曲龙村民歌手黄世源常以民歌说唱自娱,也为乡人演唱。l961年成立了国营廉江县专业白戏木偶剧团,采取多人分唱的形式,促进白戏唱腔艺术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自戏的普及和发展。1974年,一些文化艺人尝试用人扮演角色演唱白戏,首演白戏剧目《红梅迎春》《红霞出嫁》获好评。从此,人演白戏的业余剧团纷纷成立,粤西白戏得到发展。1980年,出生于营仔镇白戏世家的龙有略,举办白戏艺术培训班,之后成立专业的“廉江县白戏实验剧团”,共有男女演员30多人。龙有略带领剧团,活跃在粤西各地,用真人演译长剧,不断吸收、融汇粤剧等剧种的艺术特色,为丰富白戏的表演程式,为白戏的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仍然存在28个白戏剧团。 粤西白戏主要是杖头木偶戏,也有人物扮演的舞台剧和曲艺。唱词通俗,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伴奏乐器独特,表演淳朴有趣,富有文化艺术特色。粤西白戏的前身为“竹筒戏”,即用本地白话民歌演唱,辅之以自制简易木偶,一般二至五人即可演出(一人主演,一人协助操纵木偶,一人敲击竹筒)。队员们在粤西白戏研究会会长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了粤西白戏表演木偶的操作。另外,队员们还观看了2023年在广东省湛江市第五届“紫荆花奖”戏剧曲艺大赛木偶专场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原创作品《百善孝为先》折子戏。这一剧目在粤西白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化因素,是粤西白戏传承创新的一大实践,其获奖是粤西白戏传承创新实践收到的一大认同!阅读(1449)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23-08-29]赏析白戏之历史,领悟白戏之魅力8月16日早晨,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来到湛江市廉江市营仔的文化站进行参观和拜访,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粤西白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为社会实践队后期参与粤西白戏文化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首先,粤西白戏艺术研究协会会长黄正志为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讲述粤西白戏的发展历程。在会长黄正志讲述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粤西白戏事在清朝乾隆末年形成的,经过代代艺人的传承和表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白戏音乐伴奏和唱腔。粤西白戏有丰富人民文化精神的功能,它通常会在当地人民的特殊节日,如祝寿、神诞、喜庆时,进行演出,演出剧本通常为传统小说情节。现如今,粤西地区仅有80多个白戏剧团,其中营仔镇只有28个剧团,主要分布在大山村,新村,曲龙村等村落,曲龙村为粤西白戏发展地区的源头,黄土展师父为传承人。在会长黄光梁绘声绘色的演讲下,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对粤西白戏的历史发展有了清晰的轨迹。 紧接着,会长黄正志邀请队员们一起去参观粤西白戏的木偶,去深入领悟粤西白戏的魅力。会长先拿出了粤西白戏的木偶,这些木偶的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粤西白戏的是通过木偶的肢体,眼睛,嘴巴,等部位,以及木偶脸上栩栩如生的彩绘和华丽的服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行一场精彩的演出。队员们对于看到的白戏木偶赞不绝口,其中有队员询问黄正志会长,粤西白戏的艺人是如何将木偶制作得巧妙绝伦。黄正志会长解释到,粤西白戏和其它常见戏剧,如京剧的不同,就是粤西白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木偶戏作为戏剧的灵魂,是直接面向观众。不同于京剧中现实的人的演绎,木偶没有像人一样拥有生动的表情,所以木偶一定要做得更加精美绝伦,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后加上粤西白戏艺人的配合,当活灵活现de木偶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自然引起了一片叫好。 在看完精彩的粤西白戏后,梦启瞭望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深深地沉入到粤西白戏的魅力中,被粤西白戏文化的独特文化所吸引。也加深了队员们探索粤西白戏文化发展创新的坚定信念。阅读(1280) 回复(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