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 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 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 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 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 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 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 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 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 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 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 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家 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 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 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 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 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艾 柯曾尝试邀请一个在他看来言谈举止都相当西化的中国女孩,结果发现她整晚都很不自在:“或许传统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他们脑中了吧。这并不是一个好坏价值判 断的问题,只是对于像我这样习惯了思想极端开放的人来说,他们让我觉得有些难以接近和不好相处。”
“语言是他们的最大障碍”
萨科斯·欧哈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就读。她和3名中国留学生共租一个房子,遇到了一堆让她头疼的问题。
萨科斯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中国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实在让她没办法很好和他们沟通,也因此产生了许多误会。“当我被告知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时,我简直太吃惊了。”萨科斯说,“因为他们的口语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对话,更别说讨论问题了。”
就 是因为语言障碍,她和同住的一个中国男生特别不和。“我负责电费水费等各种账单,和采购基本公用物品比如卫生纸和清洁剂。但那个男生,无论我跟他说多少 遍,就是不肯出凑份子的钱。他说他会用自己的卫生纸,真是把我给气炸了!”但她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个男生蛮不讲理,而是他根本就没明白她的意思,经过 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转述,这个男生才了解了状况,补上了该交的钱。
“我们都是在一个陌生国家,都需要适应新环境,他们的语言有障碍 会更困难些,这我都理解,但至少要努力。”萨科斯说,“就拿我的合租者来说,有两个女生一直在尝试和我交流,还给我带来中国绿茶,她们的语言进步就很快, 比刚来时好多了。可那个男生,见面连招呼也不打,除了固定的两个中国同学之外,根本没有别的朋友,这样怎么可能有进步呢?”(刚出国门,语言障碍是每个留 学生都不可避免的,别说你英语多牛,雅思多少,GRE多高的,一律歇菜。这个障碍不克服,想接着混很难的。) “他们特别爱热闹”
威 廉·巴莱特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现任职美国某投资公司,并曾在该公司成都分部工作过一年。他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大学期间,他当时已学习了3年汉 语,并参与学校华人团体,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威廉认为自己和中国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他的父母也特别重视学业,而不像多数美国家庭那样期望孩子成为 NBA巨星。但在和中国学生一起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他仍发现了不少差异——“每当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大家摆上台面来公开辩论,而他们却总是希望 台下解决,避免冲突。另一个让我很困扰的细节是,他们总临时改变计划,比如一个会议的时间地点,明明早就定好了,但都会突然变卦。”
威 廉很羡慕中国人那种互相之间特别亲近的感觉。“他们特别爱热闹,会花很多时间来和朋友、家人相处,一起聚伙吃饭,一起打牌开派对。不像我们美国人,人和人 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你是不是也经常参加华人组织的派对?你参加派对时有没有注意到,也许周围正有个老外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呢?)
在成都一年的经历让威廉喜欢上了这个温情的城市,“我和中国一起经历了难忘的5·12地震,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再回去那里工作。” “他们丢失了探索和思辨能力”
塞 缪尔·利波夫来自美国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现攻读麻省理工大学生化系博士学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说一口略带京腔的流利汉语,参加各种中国 学生组织的活动,并经由学校项目多次到过中国各地。从8年前刚迈进哈佛校门,他就开始了和中国学生的亲密接触——合住的学生套间中有4个中国人,在那个年 代可谓少见。“我特意选择和中国学生一起住。”塞缪尔·利波夫说,“因为当时我已学习了两年汉语,对中国也有很大兴趣。”
回忆起 当时的合住经历,塞缪尔对室友间时常自发辩论国家大事的氛围印象深刻。“我的室友来自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因此对国家政治经济问题的看法很不同。其中一个女 生的父亲当时是北京部长级官员,而另一名男生的父亲则是中国一份刊物的负责人,他们经常激烈争论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塞缪尔对此种辩论颇为赞许,认为其 争论非常深刻,即便有再大意见冲突也能理智探讨,互相尊重。
相较之下,他发觉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正逐渐丢失这种思辨能力,“他们更 实际,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对政治则比较漠然,更不会去深究”。塞缪尔认为这非常让人失望,“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都是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可能就会出现 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如果连他们都丢失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一个国家该怎样不断前进发展?”(越来越多人出国不是为了将来拯救中国政坛,把探索和思辨能 力用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也是不错的,但问题关键是探索和思辨能力,有多少人在意呢?)
德国亲历:迅速堕落
今天和在德国的一个好朋友聊天,言谈之中,感觉他似乎心情不好,问他怎么了,他说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让他很烦躁,这个朋友是中国政府驻德国的办事机构,朋友刚去不到一年,问他到底怎么了,他讲述了自己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
第 一个让他头疼的事情是一个自己朋友托付照顾的女孩在德国出事情了,这个女孩子家境不错,初到德国,20 出头,人也比较漂亮在德国学习,后来遇到了当地一个东北小混混,这个男的是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仗着有钱在当地和一帮德国流氓鬼混,不知道怎么的,这个女 孩居然和这个东北人在一起了,很快的同居,出入歌厅酒吧,课基本上不上的,钱还没有少花,最可气的是,这个东北混混还用这个女孩子的钱,半年就花掉了她 6000多欧元,女孩学习的很不好,花消又大,家里人很不放心,托付我朋友照看,可怎么管的了呢?钱很快花掉了,女孩问家里又借了7000欧元,结果被这 个东北混混给偷走了!一年不到,这个在国内很优秀的女孩就被中国人骗色骗财,学上不成,钱要不回,身体也不好了!这件事情让朋友很头疼,他想不明白,都 20 多岁的人了,怎么一出国就这么随便呢?就这么不负责任呢?半年花了2万多欧元!朋友最后把这个女孩子送到机场的时候,看到这个女孩一脸的迷茫,都不知道该 说什么,既然这样,何苦来德国呢?
第二个事情是朋友和当地的教育机构搞一个活动,其中邀请了几个中国大学生参观博物馆,这几个大 学生也在德国呆了几年了,按道理素质应该不错吧,可结果让朋友大跌眼镜,参观博物馆,大家都很礼貌,不高声喧哗,可这几个大学生,兴奋的打电话,吼的周围 的人都面露厌恶的神情,朋友小心提醒以后,老实了,看到一个老钢琴,估计几百年了,上面写着不要触摸,估计大家都看的懂,朋友不放心,特地嘱咐这几个大学 生,不要摸,遵守博物馆的规矩,可一会儿却听到博物馆人员,一个老头大声的呵斥,回头一看,自己带来的一个中国大学生正在那里按琴键,看有没有声音,这个 举动招来了周围一片哗然,很多德国人都很厌恶的看着这几个大学生,老头要求他们立刻离开博物馆。朋友的脸红的发紫,发誓再也不相信这些出国大学生的品格 了。返回途中,这几个大学生还很轻松,朋友问他们学习什么,有的是经济,有的是德国文学,结果朋友问了几个德国有名的诗人,作家,一半答不上来!晕倒!从 他们口中,却知道怎么逃避老师的课,怎么泡妞,怎么玩,一个学技术的大学生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文学有什么用?看着这些眼睛,朋友眼睛一闭,想杀人的决心都 有了!就是4头猪也问不出这样的问题!
第三个事情是国内某外语学院来了几个交换生,这些MM都是外语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才 有资格来这里上大学,可来了之后,几乎都逃课,上网玩游戏,不到一个月,3个女孩无一例外找了男朋友,搬出学校,在外面同居了,其中一个居然还找了一个非 洲大学生。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做?(她们在国内可都是有男朋友的),她们说在国内太苦了,被父母管,被老师管,被班主任管,到了德国该解放了!还有一个更有 理由,她说,自己来到这里才知道,德国女孩子在18岁还是处女是很羞辱的事情,换男朋友很正常,别人都这样,自己为什么不能!看的出来,即使那个找黑人的 女大学生(我绝对没有诋毁大学生的意思,也没有种族偏见)。她分明感觉只要是外国人,都比中国人高贵!所以心甘情愿!而那个黑人则在外面宣称,自己要找白 人女孩有难度,但是最好找的是中国女人,一泡就上床了,这言论在当地成为黑人的笑谈。至于另外找白人做男朋友的女大学生,也是换了不少男友,有时候,请吃 一顿饭就可以带回宿舍了,虽然这种事情在德国大学里不少,但是才短短的时间这些女孩就变化这样快,真是让朋友叹息。最可恨的是这些人严重败坏了中国留学 生,尤其是女留学生的名声,似乎真的是公共汽车,随便都可以上,还觉的自己被上的很爽,毕竟是出国了!这些事情让德国一些保守的人士很看不习惯,对中国留 学生的反感越来越强。
由于朋友主要和教育系统有来往,这样的事情看的很多,对于70年代出生,思想还比较保守的他很是打击,他 说,作为个体,你怎么闹是你的事情,可你是中国人啊,你一个人出的事情,让整个中国人蒙羞,这就不对了!另外的一件事情也让他很是难堪,一个德国的教授公 然说,你们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喜欢作弊?为什么喜欢撒谎?为什么来申请读书的时候,上面写的都那么好,结果来到德国都是骗子?为什么?朋友很尴尬,虽然是吃 饭闲谈,但这些问题让他没有办法回答,这个老教授说,以前听说中国学生都是很勤奋,努力的,但是,为什么我就遇不见这样的中国学生呢?这个老教授说的很多 都是实情,朋友心里也明白,来这里读书的一部分是家里有钱人,新贵,一些来到德国发现跑车好便宜的中国人!这些人只会花钱,逃课!另一部分家里没有钱,虽 然也打工,很辛苦,但是却不怎么好好学习,钱花在了别的地方,中国人逃避规则的天赋表现的最好,什么借口啊,作弊啊,撒谎啊,总之,管理不严格的德国大学 是很好糊弄的!
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所以很多地方,即使你一句英语,德语不会,没有关系,照样生活的好!这里有东北人开的超市 场,有福建人的饭馆,总之,你想什么都有!一个高中生被送来学语言,3年时间,在网上玩游戏的技术见长,上黄网的时间比上课还多,最后和一帮德国混混一 起,小小年纪就打架斗殴,欺负中国人,外国人不敢欺负,专找自己人下手,德语除了几句骂人的,什么都不会,什么河南话,东北话,广东话倒是学的很好!说到 这里,朋友也纳闷,这些家长送这些小留学生来干吗???真是钱多烧的?
听到这里,我也心情郁闷,为了找点平衡,问道:那其它国家 的留学生怎么样?朋友想了想,说差不多吧,都不怎么的,但是在德国,像日本留学生的口碑就比我们好,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留学生不管大小,都 几乎没有礼貌,不懂文化,不会吃苦,崇拜外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什么都不知道,英语好的,不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时候开始的,学习经济的,连德国总理是 谁都不知道,反正,糟糕!
无语!沉默了一会,我问道,难道就没有遇见一个上进的中国留学生?他说,有,肯定是有,只是自己没有看到!我想100个总有一个吧,他最后又说了一句。大浪滔沙啊!
说 到这里,大家也不说话了,电话挂了!心情却不平静,是啊!反正不关我什么事情,为什么自己心里就难受呢?我想不明白,中国的报纸,电视都说中国怎么好了, 怎么站起来了,GDP怎么高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站起来了吗?我们还有尊严吗?还有自己骄傲的民族情感吗?国外真的尊重我们吗?我们真的还记得 自己的过去吗?这些年的教育,真的有用吗?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想想中国在被列强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留学生,在这 个之前,都是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啊!多少日本人,高丽人,阿拉伯人,越南人,俄罗斯人因为中国唐朝的宏伟街道,整洁的市容,中国人优雅的仪态,丰富的文化而 陶醉,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他惊叹中国人居然这样的富饶,他感觉自己是乡下人一样,看到京杭大运河两边繁华的建筑,他想起了威尼斯,可中国的杭州比威尼 斯繁华何止百倍!中国5千年文化,到了我们80年代出生的独身宝贝脑袋里,这简直就是神话,中国有这样繁荣过吗?外国人居然还羡慕过中国?他们会这样疑 问!
中国第一批的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大半是成材报效祖国的,詹天佑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中国留学生至 少有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报效国家,拯救中国,所以才努力学习!后来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也有废物出现,但是成材的很多,国共两党的将领,当时的文学家,金融 家很多都是留学贵归来的骄子,还有就是新中国事情的留学生,都是为了祖国强大而回来的,他们依靠努力和自尊赢得了别人的尊重,那现在呢?我们的现在国家强 大了,我们的留学生又在做什么呢?他们有什么信念?有什么理想?没有,当然这不能怪他们,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个方面的教育,从小就是苹果要吃大的,父母宠 大的,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告诉过他她还有一个中国的概念吗?没有,只有个人,只有个体,这样的一代人出现,中国的GDP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还是那句话,中国不要把经济建设当兴奋剂了,国民的素质才是最根本的,看过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名字忘记了,主要写日本二战后的40年,很多中国所谓的专家还说,日本人是靠美国人,是靠牺牲一代日本女人成长起来的!胡说!
日 本如果真的是依靠美国人起来的吗?美国会培养一个挨自己原子弹炸过的对手吗?日本当年是很多色情业,可靠这个日本能迅速崛起吗?看看今天的中国哪里没有色 情业?那它贡献了多少GDP呢?日本战败后,穷的裤衩都没有,他们比中国还穷!他们靠什么?靠的是提高国民素质,靠的教育,靠的是教育下一代国家的意识, 所以才有了日本经济奇迹,才有了日本一代代人拼命努力的为民族为国家努力!书中的一段我很清楚,当时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技术很差,于是他们也派遣了很多 留学生,到美国,德国学习,他们为了学习技术,为了偷技术,即使在日本是经理级人物,也愿意去德国的汽车厂当小工,一干就是很多年,一点点学习,然后都学 成回国!这些我们的专家怎么看不到?我们为什么不学习?
中国还在加强英语学习,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产业化!可培养了一代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爱国,没有自尊,没有能力,没有上进心的,没有行仰的人,比海啸更可怕!
帖子
积分
粉丝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 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 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 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 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 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 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 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 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 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 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 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家 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 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 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 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 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艾 柯曾尝试邀请一个在他看来言谈举止都相当西化的中国女孩,结果发现她整晚都很不自在:“或许传统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他们脑中了吧。这并不是一个好坏价值判 断的问题,只是对于像我这样习惯了思想极端开放的人来说,他们让我觉得有些难以接近和不好相处。”
“语言是他们的最大障碍”
萨科斯·欧哈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就读。她和3名中国留学生共租一个房子,遇到了一堆让她头疼的问题。
萨科斯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中国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实在让她没办法很好和他们沟通,也因此产生了许多误会。“当我被告知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时,我简直太吃惊了。”萨科斯说,“因为他们的口语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对话,更别说讨论问题了。”
就 是因为语言障碍,她和同住的一个中国男生特别不和。“我负责电费水费等各种账单,和采购基本公用物品比如卫生纸和清洁剂。但那个男生,无论我跟他说多少 遍,就是不肯出凑份子的钱。他说他会用自己的卫生纸,真是把我给气炸了!”但她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个男生蛮不讲理,而是他根本就没明白她的意思,经过 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转述,这个男生才了解了状况,补上了该交的钱。
“我们都是在一个陌生国家,都需要适应新环境,他们的语言有障碍 会更困难些,这我都理解,但至少要努力。”萨科斯说,“就拿我的合租者来说,有两个女生一直在尝试和我交流,还给我带来中国绿茶,她们的语言进步就很快, 比刚来时好多了。可那个男生,见面连招呼也不打,除了固定的两个中国同学之外,根本没有别的朋友,这样怎么可能有进步呢?”(刚出国门,语言障碍是每个留 学生都不可避免的,别说你英语多牛,雅思多少,GRE多高的,一律歇菜。这个障碍不克服,想接着混很难的。)
“他们特别爱热闹”
威 廉·巴莱特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现任职美国某投资公司,并曾在该公司成都分部工作过一年。他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大学期间,他当时已学习了3年汉 语,并参与学校华人团体,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威廉认为自己和中国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他的父母也特别重视学业,而不像多数美国家庭那样期望孩子成为 NBA巨星。但在和中国学生一起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他仍发现了不少差异——“每当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大家摆上台面来公开辩论,而他们却总是希望 台下解决,避免冲突。另一个让我很困扰的细节是,他们总临时改变计划,比如一个会议的时间地点,明明早就定好了,但都会突然变卦。”
威 廉很羡慕中国人那种互相之间特别亲近的感觉。“他们特别爱热闹,会花很多时间来和朋友、家人相处,一起聚伙吃饭,一起打牌开派对。不像我们美国人,人和人 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你是不是也经常参加华人组织的派对?你参加派对时有没有注意到,也许周围正有个老外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呢?)
在成都一年的经历让威廉喜欢上了这个温情的城市,“我和中国一起经历了难忘的5·12地震,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再回去那里工作。”
“他们丢失了探索和思辨能力”
塞 缪尔·利波夫来自美国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现攻读麻省理工大学生化系博士学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说一口略带京腔的流利汉语,参加各种中国 学生组织的活动,并经由学校项目多次到过中国各地。从8年前刚迈进哈佛校门,他就开始了和中国学生的亲密接触——合住的学生套间中有4个中国人,在那个年 代可谓少见。“我特意选择和中国学生一起住。”塞缪尔·利波夫说,“因为当时我已学习了两年汉语,对中国也有很大兴趣。”
回忆起 当时的合住经历,塞缪尔对室友间时常自发辩论国家大事的氛围印象深刻。“我的室友来自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因此对国家政治经济问题的看法很不同。其中一个女 生的父亲当时是北京部长级官员,而另一名男生的父亲则是中国一份刊物的负责人,他们经常激烈争论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塞缪尔对此种辩论颇为赞许,认为其 争论非常深刻,即便有再大意见冲突也能理智探讨,互相尊重。
相较之下,他发觉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正逐渐丢失这种思辨能力,“他们更 实际,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对政治则比较漠然,更不会去深究”。塞缪尔认为这非常让人失望,“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都是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可能就会出现 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如果连他们都丢失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一个国家该怎样不断前进发展?”(越来越多人出国不是为了将来拯救中国政坛,把探索和思辨能 力用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也是不错的,但问题关键是探索和思辨能力,有多少人在意呢?)
德国亲历:迅速堕落
今天和在德国的一个好朋友聊天,言谈之中,感觉他似乎心情不好,问他怎么了,他说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让他很烦躁,这个朋友是中国政府驻德国的办事机构,朋友刚去不到一年,问他到底怎么了,他讲述了自己最近遇到的几个事情。
第 一个让他头疼的事情是一个自己朋友托付照顾的女孩在德国出事情了,这个女孩子家境不错,初到德国,20 出头,人也比较漂亮在德国学习,后来遇到了当地一个东北小混混,这个男的是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仗着有钱在当地和一帮德国流氓鬼混,不知道怎么的,这个女 孩居然和这个东北人在一起了,很快的同居,出入歌厅酒吧,课基本上不上的,钱还没有少花,最可气的是,这个东北混混还用这个女孩子的钱,半年就花掉了她 6000多欧元,女孩学习的很不好,花消又大,家里人很不放心,托付我朋友照看,可怎么管的了呢?钱很快花掉了,女孩问家里又借了7000欧元,结果被这 个东北混混给偷走了!一年不到,这个在国内很优秀的女孩就被中国人骗色骗财,学上不成,钱要不回,身体也不好了!这件事情让朋友很头疼,他想不明白,都 20 多岁的人了,怎么一出国就这么随便呢?就这么不负责任呢?半年花了2万多欧元!朋友最后把这个女孩子送到机场的时候,看到这个女孩一脸的迷茫,都不知道该 说什么,既然这样,何苦来德国呢?
第二个事情是朋友和当地的教育机构搞一个活动,其中邀请了几个中国大学生参观博物馆,这几个大 学生也在德国呆了几年了,按道理素质应该不错吧,可结果让朋友大跌眼镜,参观博物馆,大家都很礼貌,不高声喧哗,可这几个大学生,兴奋的打电话,吼的周围 的人都面露厌恶的神情,朋友小心提醒以后,老实了,看到一个老钢琴,估计几百年了,上面写着不要触摸,估计大家都看的懂,朋友不放心,特地嘱咐这几个大学 生,不要摸,遵守博物馆的规矩,可一会儿却听到博物馆人员,一个老头大声的呵斥,回头一看,自己带来的一个中国大学生正在那里按琴键,看有没有声音,这个 举动招来了周围一片哗然,很多德国人都很厌恶的看着这几个大学生,老头要求他们立刻离开博物馆。朋友的脸红的发紫,发誓再也不相信这些出国大学生的品格 了。返回途中,这几个大学生还很轻松,朋友问他们学习什么,有的是经济,有的是德国文学,结果朋友问了几个德国有名的诗人,作家,一半答不上来!晕倒!从 他们口中,却知道怎么逃避老师的课,怎么泡妞,怎么玩,一个学技术的大学生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文学有什么用?看着这些眼睛,朋友眼睛一闭,想杀人的决心都 有了!就是4头猪也问不出这样的问题!
第三个事情是国内某外语学院来了几个交换生,这些MM都是外语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才 有资格来这里上大学,可来了之后,几乎都逃课,上网玩游戏,不到一个月,3个女孩无一例外找了男朋友,搬出学校,在外面同居了,其中一个居然还找了一个非 洲大学生。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做?(她们在国内可都是有男朋友的),她们说在国内太苦了,被父母管,被老师管,被班主任管,到了德国该解放了!还有一个更有 理由,她说,自己来到这里才知道,德国女孩子在18岁还是处女是很羞辱的事情,换男朋友很正常,别人都这样,自己为什么不能!看的出来,即使那个找黑人的 女大学生(我绝对没有诋毁大学生的意思,也没有种族偏见)。她分明感觉只要是外国人,都比中国人高贵!所以心甘情愿!而那个黑人则在外面宣称,自己要找白 人女孩有难度,但是最好找的是中国女人,一泡就上床了,这言论在当地成为黑人的笑谈。至于另外找白人做男朋友的女大学生,也是换了不少男友,有时候,请吃 一顿饭就可以带回宿舍了,虽然这种事情在德国大学里不少,但是才短短的时间这些女孩就变化这样快,真是让朋友叹息。最可恨的是这些人严重败坏了中国留学 生,尤其是女留学生的名声,似乎真的是公共汽车,随便都可以上,还觉的自己被上的很爽,毕竟是出国了!这些事情让德国一些保守的人士很看不习惯,对中国留 学生的反感越来越强。
由于朋友主要和教育系统有来往,这样的事情看的很多,对于70年代出生,思想还比较保守的他很是打击,他 说,作为个体,你怎么闹是你的事情,可你是中国人啊,你一个人出的事情,让整个中国人蒙羞,这就不对了!另外的一件事情也让他很是难堪,一个德国的教授公 然说,你们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喜欢作弊?为什么喜欢撒谎?为什么来申请读书的时候,上面写的都那么好,结果来到德国都是骗子?为什么?朋友很尴尬,虽然是吃 饭闲谈,但这些问题让他没有办法回答,这个老教授说,以前听说中国学生都是很勤奋,努力的,但是,为什么我就遇不见这样的中国学生呢?这个老教授说的很多 都是实情,朋友心里也明白,来这里读书的一部分是家里有钱人,新贵,一些来到德国发现跑车好便宜的中国人!这些人只会花钱,逃课!另一部分家里没有钱,虽 然也打工,很辛苦,但是却不怎么好好学习,钱花在了别的地方,中国人逃避规则的天赋表现的最好,什么借口啊,作弊啊,撒谎啊,总之,管理不严格的德国大学 是很好糊弄的!
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所以很多地方,即使你一句英语,德语不会,没有关系,照样生活的好!这里有东北人开的超市 场,有福建人的饭馆,总之,你想什么都有!一个高中生被送来学语言,3年时间,在网上玩游戏的技术见长,上黄网的时间比上课还多,最后和一帮德国混混一 起,小小年纪就打架斗殴,欺负中国人,外国人不敢欺负,专找自己人下手,德语除了几句骂人的,什么都不会,什么河南话,东北话,广东话倒是学的很好!说到 这里,朋友也纳闷,这些家长送这些小留学生来干吗???真是钱多烧的?
听到这里,我也心情郁闷,为了找点平衡,问道:那其它国家 的留学生怎么样?朋友想了想,说差不多吧,都不怎么的,但是在德国,像日本留学生的口碑就比我们好,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留学生不管大小,都 几乎没有礼貌,不懂文化,不会吃苦,崇拜外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什么都不知道,英语好的,不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时候开始的,学习经济的,连德国总理是 谁都不知道,反正,糟糕!
无语!沉默了一会,我问道,难道就没有遇见一个上进的中国留学生?他说,有,肯定是有,只是自己没有看到!我想100个总有一个吧,他最后又说了一句。大浪滔沙啊!
说 到这里,大家也不说话了,电话挂了!心情却不平静,是啊!反正不关我什么事情,为什么自己心里就难受呢?我想不明白,中国的报纸,电视都说中国怎么好了, 怎么站起来了,GDP怎么高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站起来了吗?我们还有尊严吗?还有自己骄傲的民族情感吗?国外真的尊重我们吗?我们真的还记得 自己的过去吗?这些年的教育,真的有用吗?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想想中国在被列强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留学生,在这 个之前,都是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啊!多少日本人,高丽人,阿拉伯人,越南人,俄罗斯人因为中国唐朝的宏伟街道,整洁的市容,中国人优雅的仪态,丰富的文化而 陶醉,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他惊叹中国人居然这样的富饶,他感觉自己是乡下人一样,看到京杭大运河两边繁华的建筑,他想起了威尼斯,可中国的杭州比威尼 斯繁华何止百倍!中国5千年文化,到了我们80年代出生的独身宝贝脑袋里,这简直就是神话,中国有这样繁荣过吗?外国人居然还羡慕过中国?他们会这样疑 问!
中国第一批的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大半是成材报效祖国的,詹天佑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中国留学生至 少有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报效国家,拯救中国,所以才努力学习!后来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也有废物出现,但是成材的很多,国共两党的将领,当时的文学家,金融 家很多都是留学贵归来的骄子,还有就是新中国事情的留学生,都是为了祖国强大而回来的,他们依靠努力和自尊赢得了别人的尊重,那现在呢?我们的现在国家强 大了,我们的留学生又在做什么呢?他们有什么信念?有什么理想?没有,当然这不能怪他们,他们从来没有受过这个方面的教育,从小就是苹果要吃大的,父母宠 大的,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告诉过他她还有一个中国的概念吗?没有,只有个人,只有个体,这样的一代人出现,中国的GDP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还是那句话,中国不要把经济建设当兴奋剂了,国民的素质才是最根本的,看过日本人写的一本书,名字忘记了,主要写日本二战后的40年,很多中国所谓的专家还说,日本人是靠美国人,是靠牺牲一代日本女人成长起来的!胡说!
日 本如果真的是依靠美国人起来的吗?美国会培养一个挨自己原子弹炸过的对手吗?日本当年是很多色情业,可靠这个日本能迅速崛起吗?看看今天的中国哪里没有色 情业?那它贡献了多少GDP呢?日本战败后,穷的裤衩都没有,他们比中国还穷!他们靠什么?靠的是提高国民素质,靠的教育,靠的是教育下一代国家的意识, 所以才有了日本经济奇迹,才有了日本一代代人拼命努力的为民族为国家努力!书中的一段我很清楚,当时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技术很差,于是他们也派遣了很多 留学生,到美国,德国学习,他们为了学习技术,为了偷技术,即使在日本是经理级人物,也愿意去德国的汽车厂当小工,一干就是很多年,一点点学习,然后都学 成回国!这些我们的专家怎么看不到?我们为什么不学习?
中国还在加强英语学习,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产业化!可培养了一代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爱国,没有自尊,没有能力,没有上进心的,没有行仰的人,比海啸更可怕!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